西宁市重奖优秀科学技术成果

23.11.2015  10:27

  

  燕麦示范田。

  对试验设备进行试验前参数核查。

  超薄电解铜箔生产线。

  王晓书记向获得西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单位颁奖。

  11月19日上午,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青海会议中心召开,表彰2013年以来为西宁市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5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农牧业、化工业、生物产业、医疗技术等行业领域的单位和个人的科学技术成果受到了表彰。这些获奖成果是西宁市创新发展的生动剪影,深刻诠释了创新发展的前景和力量,凝聚着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市委书记王晓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市长张晓容在会上讲话,市领导王平、毕晓宁、张永海、张东强、高玉梅、张瑛参加会议。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解源到会祝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平代表市政府宣读了《关于2013年至2014年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会议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东强主持。

  此次奖励大会,旨在激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更多支撑和引领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加快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西宁特色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在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晓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和支持西宁市科技工作的省科技厅、省垣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是西宁市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的方向标和动员令。

  张晓容指出,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和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辐射源”,既肩负着“发展上作贡献,改革上走在前,稳定上做支撑”的重要责任,又承载着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使命。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好全国、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精神,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以创新助推全面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张晓容强调,强化创新驱动关键要在五个方面加大力度,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二要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平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要精准把握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要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五要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张晓容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积极适应新常态、构筑新优势、创造新业绩,努力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具有西宁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3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次奖励大会授予“大型光伏逆变器电网适应性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12微米及以下超薄电解铜箔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湟中县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3项优秀成果为2013年至2014年西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优秀成果一

  大型光伏逆变器电网适应性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

  完成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为提升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水平,确保大规模光伏电站在并网发电电压穿越能力,避免因电网发生电压频率扰动或故障而导致光伏电站大规模脱网事故发生,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专门研发了针对高原条件的大型光伏逆变器电网适应性测试系统。

  该项目通过对高海拔地理环境下检测技术的影响、兼容性的检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检测中的阻抗复用技术、操作过电压防护技术、移动式车载检测中的监控技术等进行研究,研发出国内首套满足海拔4000米及以下地区的并网光伏电站电网扰动模拟和电网故障模拟移动检测平台,并成功实现了现场测试,对空载、负载条件下光伏电站的电网适应性能力检测,提出了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的电气设备的性能要求及集装箱内部设备结构的设计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3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优秀成果二

  12微米及以下超薄电解铜箔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了解,电解铜箔是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印制线路板领域。

  该项目通过引进国外高精度钛阴极辊及工艺技术,结合阳极分区供电技术,研发了电解铜箔制造复合添加剂,使铜箔产品具有细腻平滑的晶粒结构,明显降低铜箔与负极材料之间的接触电阻,使电池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特性。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生箔和表面处理一体化技术和辅助阴极技术,优化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合格率。

  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已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在年产1000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产能,促进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2012-2014年形成9787.86吨的销售量,新增销售收入54447.45万元,利税12500.22万元,产品批量供给新能源ATL、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流便携式、动力移动电源客户,打破日本、台湾厂商在此类产品的垄断局面,该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优秀成果三

  湟中县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

  完成单位:湟中县草原站

  针对省内燕麦良种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历经13年的努力,通过引进、示范和创新研究,攻克关键技术,促进了我省饲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该项目通过“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繁育、筛选和推广燕麦新品种6个,建立了“原种繁殖—大田良种扩繁—生产推广用种”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制订了《燕麦栽培技术规程》和《燕麦种子包装贮运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实现了燕麦良种区域化布局,达到了以农户为单元,一乡一村分片种植一个新品种的目标。湟中县燕麦种植规模由项目初期的1.04万亩扩大到今年的22.00万亩。其中,燕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万亩,年产良种2600万公斤,良种率达100%,年均向外提供良种2000万公斤以上;饲草生产基地12万亩,年产鲜草17500万公斤以上,实现了良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自2003年项目实施以来,共建试验示范推广基地125.26万亩,实现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582.00元,总经济效益37298.25万元,年经济效益2868.40万元,200亩以上集中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2万亩,涉及专业合作社188家,农户7800余户,增加了农户收入。通过燕麦饲草种植,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2014年,“湟中燕麦”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