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斑马线前变化大

20.01.2019  09:11

   每天,匆忙的行人、来往不息的车流,构建出城市的繁忙景象。交通是城市的脉络,交通文明也直观反映出市民精神文明状况。你是否注意到,西宁的斑马线两端,越来越多的市民习惯了“以灯为令”。 

  青海新闻网讯

   交通劝导员:从“一窝蜂”过马路,到“以灯为令”

  1月14日,西宁市城中区观门街社区居民王小青早早起床。10时许,王小青穿戴整齐,与其他两名交通劝导员准时来到夏都大街与南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开始一天的交通劝导工作。厚棉衣、口罩、手套,再套上红马甲,戴上红帽子,这些都是王小青冬日里出门工作的必要装备。

  11时许,夏都大街与南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路北,人行横道处的交通信号灯绿灯正在闪烁,即将变红,两名年轻人加快脚步准备跑过去,王小青见状赶忙将两人拦了下来,“马上变灯了,再别过去。”“没事,我们能跑过去。”“太危险了,等下一个绿灯吧,很快的。”挥着手里的小红旗,王小青将两名年轻人劝了回来。

  王小青在社区担任交通劝导员已有两年时间。2017年1月,社区招聘社会志愿者公益岗位,王小青报了名。从第一天有些懵懂地上岗,到现在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劝导员”,两年来,观门街社区周边繁忙的十字路口处,总能见到王小青的身影。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有的年轻人好面子,闯红灯时,你说他还能听,年纪大些的就不太好劝,有时候我们也不敢多说。”王小青说,以前行人不了解他们的工作,也不了解文明出行的必要性,不听劝导的有,对他们恶语相向的也有,不想起冲突就只能眼看着不文明行为发生。

  刚开始工作时,王小青遇到不少困难。有一次,一名老大爷慢悠悠地准备过马路,可眼看着人行横道红绿灯马上就要变灯,等在红灯前的车辆也准备起步,见老人还要往前走,王小青赶忙将老人拦了下来,谁知老人不但不感谢王小青,反而说她多管闲事吵了起来,这让王小青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7年11月,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广大市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文明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王小青等交通劝导员都看在眼里。

  “现在不文明现象少了很多,大多数行人都很自觉,抢行红灯的现象也少了很多,变化真的非常大,现在十个人里闯红灯的有一两个。”王小青说,现在大家都很自觉,不用说都知道等红灯,需要劝导的只占少数。

  在南大街与南关街十字路口,记者看到,虽然此处过马路的行人接连不断,但在王小青和同事们的指挥和劝导下,11时至11时30分,没有一名行人抢行红灯。

  寒风中值守的交通劝导员。

   市民:抢行红灯既无必要也很丢人

  1月15日10时30分,城西区麒麟湾十字路口,十余名行人在路口处等待,由于红灯时间稍长,两名行人看路口没车便向马路对面走去,而其他行人则安静地继续等待,丝毫没有被这两人影响到。

  “这个路口有大屏幕,会抓拍闯红灯的行人,谁敢在这儿闯,拍下来叫熟人看到多丢人啊。”市民小张说,他以前偶尔因为着急也会在路口抢行,但在麒麟湾十字路口一次都没有闯过红灯,这其中有摄像头震慑的作用,也因为自己养成了耐心等红灯的习惯。

  市民官女士说:“以前没有行车道右转红灯的时候,怕过不去马路就跟着其他人‘组团’过马路,现在我从来不闯红灯,反正等一会儿总能过去,赶那几秒冲过去,出事故了怎么办,受伤的还不是自己。”

  “现在都不好意思闯红灯,你闯了别人没闯,十几个人目送你离开,简直太丢人了。”家住城西区的市民杨先生表示,随着西宁人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主动抢行的人少了,盲目跟随的人也少了,好在大多数路口等待红灯的时间并不长,这让大家更有耐心了。

   目击:自觉等红灯的行人占多数

  2016年,西宁市各区陆续开展交通劝导工作,同时,随着西宁市人行横道红绿灯的不断覆盖,信号灯更加科学智能的设置,极大地保障了市民安全文明出行。

  行车道右转红灯、斑马线前的行人信号灯、交通劝导员、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这几年,西宁人过马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快速,这也让市民过马路有了更多的耐心。

  1月15日15时许,城西区同仁路与五四大街交会口,五四大街路南的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绿灯闪烁,几名行人见状立刻停在了人行道出口处,等待信号灯变红。

  1月15日16时许,城中区长江路与七一路交会口,七一路路南的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闪烁,一名女子准备加速通过,却被身边的同伴拦了下来,“马上红灯了,别跑,着啥急。”女子停下脚步,和同伴站在路边静静等待。

  ……

  肯等红灯的人变多了,大家的“性子”也慢了下来。走访中,记者看到,虽然抢行红灯、违反交通规则等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发生,但遵守交通规则,肯耐心等待交通信号灯的市民占大多数。

  市民自觉等红灯。

   变化:从“路口拦绳”到“无绳无声”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两年前,凡是有交通劝导员的路口,总能看到一条绳子拦着,绿灯一亮,劝导员放下绳子让人通行,绿灯一闪,劝导员又拉起绳子拦住路口。

  1月13日中午,记者在城中区五岔路口看到,5个路口的8名交通劝导员,仅有两人拉着绳子。劝导员马女士表示,大多数时候,只要挥一挥小红旗,想要抢行的行人就会自觉等待红灯,甚至很多右转车辆看到有行人过马路也会耐心停车等待,拦绳子已经不是交通劝导的必要手段。

  对此,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拦绳子其实是无奈之举,也为了帮助市民养成不抢行的习惯,现在大多数人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条绳子也就可以慢慢去掉了。”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刚开始设置交通劝导员、路口拦绳,到现在逐渐不需要大声劝导或拦住路口,行人从思想上再到行为上的逐渐转变,也代表着西宁人产生了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转变。”这位负责人说,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民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遵守公共秩序,再到自觉维护创城成果,成为文明城市的践行人,西宁市成功创建文明城市,同样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