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民政项目建设 助经济惠民生

30.09.2015  18:22

  民政项目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民生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民政项目建设也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多,规模逐步扩大,种类不断丰富的局面。目前,民政领域的项目主要包括养老设施、儿童福利、助残设施、社区服务、防灾减灾、社会事务等六大类。

  民政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分别是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省级财政补助,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地方财政配套,自筹资金六个方面。民政项目的建设,为最基本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最基层的社会治理,最基础的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发力,百姓共享幸福成果

  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用于民政项目的支出是刚性的,是托底的,更是必要的保证。而民政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让民生问题得以解决,才能实现百姓诉求,满足群众需要。

  喊破嗓子不如做到实处,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民政项目持续发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省上下民政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整合全社会资源,切实履行职能,为更好地解决民生这一最大社会问题,致力于最短时间内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让老百姓看到民政项目的建设,努力让老百姓参与并享受到建设的成果,提升其幸福指数。

  “如今,借助民政项目发力,才能更好、更有力地保障和解决好民生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从历年的项目建设情况来看,今年的项目建设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达60%以上。”西宁市民政局局长苏磊红告诉记者。

  记者还从西宁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加快省城民政项目建设,西宁市民政局专门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来确保和推进民政项目的建设和落实情况。2015年西宁市民政局新建、续建项目总投资7.6亿元,计划2015年年底完成投资3.6亿元。截止6月底民政项目开工42个项目,开工率达到63%以上。项目涉及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社会福利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社区建设等。

   “实”字当头,省城民政项目落地开花

  整洁、温馨、可爱……这是记者走进西宁儿童福利院的第一感觉,在和福利院的一些孩子交流后,记者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已经把福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训练……亲情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帮助更多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市民政局组织并安排了西宁儿童福利院迁建项目。

  “我们是民政项目的受益者,不论是对这里的孩子还是老师来说,都特别有意义。原来主要是为院内的孩子服务,随着我们工作的转型升级,今后就能帮助更多院外的困境家庭的孩子,让我们现有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这是惠民生的好事儿!”西宁儿童福利院院长王莉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用地38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建设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主要建设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床位450张。中央、省本级保障4760万元,地方自筹2040万元,分两年完成。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今年8月14日,西宁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对外开放,这是西宁市民政局在省城建成的西北首家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基地,集青少年航空科普知识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具备多功能、有特色的综合基地,总投资3300万元,总占地2万平方米,历时三年。基地的建成能够满足西宁地区开展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的需要,同时又服务于空军航空机务训练部队专业教学,在全国所独有,打造了军地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军地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记者了解到,今年西宁市民政局始终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三项经济指标分别为:

  固定资产1亿元,截止今年8月该局下属单位西宁烈士陵园的西路军纪念馆布展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万元;

  西路军纪念馆周边环境基础改造项目完成固投500万元;局属各单位购置办公服务设施完成固投982万元;

  青洽会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青海颐景园养老城完成投资10000万元。

  西宁市民政局通过不懈努力,稳步并不断加大民政项目的推进和建设,以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创新举措,项目为经济“撑腰”,为民生“送暖”

  市场经济发展提速的今天,切实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不断加快政企政社分离力度,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已然成为政府的“必修课”。

  为此,我省民政系统积极探索建立包括各类社会救助对象综合信息系统“大救助平台”,将各成员单位救助对象情况、救助资源、救助数据等信息入库,通过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真正实现救助资源和困难群众“无缝对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为现行救助制度补“短板”、扫“盲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

  西宁市民政局进一步理清思路,积极探索民间资本投入社会养老,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引进更加成熟的社会组织进入西宁市场,拓展养老服务;探索建设政府三级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政府信息平台与企业应用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参与进来,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百姓的需求,我们就通过市场竞标的方式,让中标的专业团队来做这项工作,安全、可靠、放心,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满意,民政项目确确实实要惠民生才行。”西宁市城北区民政局局长苟甫君在对记者谈到“城北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时说到。

  据了解,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城北区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原则,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商,初步将建成的城北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及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养老服务站点,无偿提供给服务商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同时,对符合条件并在区民政局审批备案的服务对象,按每人每月150元服务标准购买服务,由服务商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提供服务。服务项目实施后,由服务对象签字认可、社区审核回访,将签字回执单统一报送区民政局复审确认后按月向承接主体结算。

  2015年,西宁市民政局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筛选,在青洽会签约青海颐锦园健康养老城项目,协议资金总计1.5亿元。并在刚结束不久的城洽会签约1.9亿元,民政项目为:青海久美藏医医养结合院,这是民政项目首次在城洽会签约。

  据西宁市民政局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丁洪介绍,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目前,已全面建成8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即将建成的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该项目已分配到县,其中:湟源县建设完成2个,大通县建设完成3个。目前两县5个日间照料中心1200万资金已下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年底可全面完成。

  同时,落实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总面积13740平方米;包括年初确定的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另外,争取省级地方政府债劵资金6720万元,建设167个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农村项目165个、城市社区项目2个,所有项目2016年年底全面完成。截止目前,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5个项目在进行装修,3个项目10月底可以启用,年底所有项目可全面完成。(宋翠茹)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