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宁着力打造“两河三地”建水生态文明格局

26.03.2015  13:28
      一座城市,因山而清秀,因水而灵动。坐拥群山、秀水蜿蜒的省城西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川河、南川河、湿地公园等多项工程的相继开展,赋予她新的生命意义。如今,这些项目进展如何?清凌凌的水何时流过我家门呢?都市报记者为您一一揭晓。
  北川河:特色滨水休闲区形象今年初显
  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是西宁市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西宁河道综合治理的典范,成为一流的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和省会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典范。今年,将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河道、道路、城市管廊、部分商住楼盘等的建设,形象初显。
  规划范围东至东山根,南至天峻路、九家湾村与魏家庄村交界,西至宁张公路(现状227国道),北至康家桥。规划面积9.32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
  核心段(一期)规划范围为康家桥以南,天峻路以北,宁大高速公路以西,宁张公路以东,规划面积6.35平方公里。将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
  核心段(二期)规划范围为宁大高速公路以东,东山根以西,九家湾村与魏家庄村交界以北,大通双庙村与双苏堡村交界以南,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
  形象规划定位:“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高原水城”突出西宁高原山水城市的地域风貌,强化“”的建设主题,塑造西北地区山水城市典范,引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城市与山水合理衔接,形成“山、城、水”城市新格局的融合;“夏都花园”提供多功能复合型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都市服务档次,真正成为“高端休闲、商务配套、旅游服务”产业功能的西宁后花园;“文化走廊”凸显多民族文化汇集之地,挖掘多元民族文化经典,把握旅游产业趋势,集中展示河湟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全国度假目的地,使其成为“冬游三亚,夏游西宁”的空间载体。
  功能定位:西宁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的综合活力中心。
  空间布局:“一心三带”。“一心”即中心商务区;“三带”即城市功能服务带、滨水公共设施带、郊野生态休闲带。提出山、水、城交融共生的设计理念和空间模式。具体就是自西向东由城市向郊野过渡,城市建设强度递减,形成“城、街、岛、村”的建设空间形态。
  功能结构:“一核六区”。“一核”即商务核心区;“六区”即商住综合区、休闲娱乐区、特色商业区、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区、郊野体验区。
  南川河:将成为水清岸绿、自然休闲的生态河道
  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由防洪工程、景观绿化和污水截流干管敷设三部分组成,建设范围为南川河谢家寨桥至解放渠渡槽段10公里。
  为将南川河打造成为水清岸绿、自然休闲的生态河道,南川河综合治理方案确定为“主槽生态式”和“自然生态式”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其中,将海山桥下游段4公里河道较窄较陡处设计成了以防治河床下切,保护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的“主槽生态式”的生态河道,并结合了污水截流干管敷设和景观绿化;对海山桥上游至城南新区园丁桥段6公里河道宽阔处,以满足防洪安全为前提,采用“自然生态式”建设,塑造“更加宜人、更加宜水”的空间。
  针对南川河“水脏、水浑”的问题,将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河道防洪治理在两岸埋设污水干管26公里,对河道沿线污水,经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河道,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在园丁桥以上修建两座透水淤沙坝,结合下游的39座横向跌水和10座溢流堰,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层层沉淀。在沿河布置各种景观小品,打造“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氛围。
   三大湿地为西宁造“
  “启动实施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工程,实施好北川、海湖、宁湖等6000亩三大湿地建设,全面开展全国水生态城市试点工作。”在今年,西宁市召开的两会上,西宁市市长王予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市民送了一份生态厚礼。
  西宁市的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北川河、西纳川河、南川河和沙塘川河等湟水河支流构成西宁特有的河流水系网络,这些河流和依其形成的众多水库、河塘及沼泽是西宁重要的湿地资源。
  建设中的西宁宁湖人工湿地,今后不仅将成为西宁的一大人文景观,而且其更大意义在于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宁湖湿地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一块潜流人工湿地和两块表流人工湿地。据介绍,湿地的用水通过管道从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引出后,进入潜流湿地利用,后通过表流湿地,汇入湟水河。自然潜流的水,从地下渗出后,经过地面上植物的吸收后,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除了启动实施建设三大人工湿地,西宁市还将实施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工程建设。按照规划,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总面积为508.70公顷,具体范围以人民公园T字形水系的河道为中心,北至北川河康家桥,南至北川河与湟水河交汇处,西至湟水河解放渠进水闸,东至湟水河小峡口闸亭,分近期、远期两期实施,计划于2020年建设完成。
  2020年,水生态文明大格局形成
  水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建设美丽西宁的重点。目前,《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查。到2020年,西宁市将通过构建符合西宁市水情、市情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整的健康优美的(半干旱高原)水生态体系、安全高效的水利用体系、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四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实现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四水”统筹高效利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美丽西宁展现在世界屋脊的总体目标。
  根据方案,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实施将以城区为重点,兼顾城镇,形成“一横、两纵、三群、四片、五块”的空间布局。
  一横:建设横贯西宁市东西的兼顾防洪作用的湟水绿色景观生态廊道。
  两纵:建设纵跨西宁市南部的南川河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和北部的北川河绿色景观生态廊道。
  三群:建设湟水河滨河湿地公园群,包括海湖新区湿地公园、人民公园等;南川河滨河湿地公园群,包括南川河湿地公园、儿童公园等;北川河滨河湿地公园群,包括北川河湿地公园等。
  四片:在西宁城区、大通、湟中和湟源四片区域内对河流、水库等水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的陆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等工程。
  五块:对五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包括湟中多巴水源地、大通塔尔水源地、西纳川丹麻寺水源地、北川石家庄水源地、黑泉水库水源地。
  同时,将构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与年度用水控制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建设项目,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在地下水超采区新增取用地下水的,不予审批,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建立地下水动态预警管理机制,规范地下水的管理,增强地下水资源的涵养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中的地表水的供给比重,消减地下水开采量,对全市6个地下水源地进行保护,逐步实施关闭自备地下水源工作,涵养地下水源、休养生息。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