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蓝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

08.06.2017  23:22

本报讯(记者 荣丽君)风雨过后,6月6日,西宁万里晴空,一片湛蓝。那种蓝是浅浅的,就像是块蓝水晶,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纯洁,那样清爽。一组组西宁各种姿态的“蓝图”悄然走红微信朋友圈,市民或精心选角拍摄或随手抓拍的蓝天图,让人惊叹“西宁蓝”的美。

西宁蓝”不仅有颜值,还更有内涵。记者从市大气办获悉,截至6月6日,西宁一共收获了134个优良天,空气优良率为85.9%,空气环境质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改善明显。而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显示,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排名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中等偏上,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取得“双第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守护一片蓝天,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并以铁腕治污的力度,集全市36个部门之合力,以“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强基、治本为主”的原则,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为新目标,全面围剿城市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污染源。

为了治理建设工程扬尘,今年春季开始,建立了以市区(县)建设、城管、环保等六部门为主的建设项目开复工联合审批制度,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及渣土拉运行业凡是达不到五个100%扬尘防控措施的,一律不得开(复)工,对未经批准擅自投入施工的建筑工地采取了“红黄标”警示、媒体曝光、约谈、停水停电、封门及停止供应混凝土的强制措施,并根据《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高限处罚。截至目前,市大气办会同市、区两级监管部门审批开复工地共150家,向相关部门及地区下发督办通知28期,现场整改35家,停工12家。制度上的倒逼机制,让很多工地负责人不得不高度重视扬尘防控工作。“降尘和施工安全成为了我们的两件头等大事”,在一次采访中,江西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责任人李远明这样对记者说道。

受生活习惯和能源结构影响,煤烟污染一直困扰着西宁,为了给蓝天减负,西宁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用上了更加清洁、方便的能源——天然气,西宁率先在北方城市主城区实现了“清零”。今年我市四区、三县将实施164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目前正在前期实施阶段。

西宁还从源头抓起,强化煤炭市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煤炭集中经营市场和二级网点监管。并定期开展市场和网点煤质抽样检测,对经营不合格的市场和网点实行退出机制。据市环保局副局长董小宁介绍,截至4月底,共抽检124个批次,其中有5个批次不合格,其余全部合格。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合格网点实施加严抽检,并通知所在区县依法进行调查、处罚。同时,西宁还加强了华电大通发电、宁北铝电、华能西宁热电和黄河上游水电西宁分公司共四户重点用煤企业用煤品质监管。

对大气污染的防治,除了制度管理、人防外,更需要技防能力的提升。董小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市计划新增4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加大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监管力度。我市还创新性建设精准治污决策辅助系统,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根据西宁市城市规划和布局、生态特征及污染物特点,开展西宁市重点防控区划定工作,按照《西宁市重点防控区划定方案》科学合理选择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的监测点位,进一步优化布设4个加密监测点位,对特征污染物因子每日上升的峰值、时段进行实时掌握,并根据点位数据变化趋势加以科学解析和研判,通过“对症下药”的方法实施精准治污。

精准治污才能更好地守护“西宁蓝”,董小宁说,今年我市以西宁市重点防控区和西宁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为载体,并进行有机结合,搭建100套“网格化精准治污”微型自动站决策辅助系统,根据微信自动监测数据,对网格内的建筑施工、拆迁工地、工业企业、施工车辆、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同时,依托智慧化环保平台建设城市扬尘夜间红外监测监控及重点项目、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施,加强“八小时之外”监管,并与市建设、市城管、市交警等的相关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对建筑、拆迁工地渣土挖运等的夜间监督管理。


蓝天下,西宁人用自己的方式炫耀着“西宁骄傲”,一组组蓝天白云的照片,更突显出西宁市委市政府对“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孜孜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