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12.02.2023  08:00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着力推进“三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百企兴百村”行动……西宁市深入实施“三乡工程”,从一个个特色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到一大批成熟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以“三乡工程”为统揽,走出一条具有西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百企兴百村”行动签约项目30个

  2月10日,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青海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股浓郁的奶香扑鼻而来,生产线上不断有酸奶成品下线打包装箱。这些产自青海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场的酸奶即将配送至西宁市区。

  “为了打出高原品牌,2021年,湟中区委区政府在西堡建了一个牛场,给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青海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华说,奶源在湟中区,加工也在湟中区,乳品加工企业有了自己的奶源,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让奶制品的口感更加鲜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项目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互邦乳业鲜奶产能不足和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还加强了品牌竞争力。这样的合作模式既打通了奶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也锁定了项目收益,有效保障了联农带农成效,通过利益捆绑实现双赢。

  为打造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全产业链以及建立产销联体系,湟中区政府与南京知名乳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

  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实现了精准的上下游对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西宁大多数乡村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兴乡。

  为吸引社会资本下乡,西宁持续推进“百企兴百村”行动,签约项目30个,开工建设18个,完成投资2亿元;谋划储备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的“三乡工程”项目426项;加强政银企担保联动服务,发放“金穗服务惠万家”“扶社贷”贷款3.82亿元,政策性支农担保业务乡镇覆盖率达100%。

  完成农村各类人才培训1.2万余人次

  看好农村发展前景,许多年轻人选择了回乡创业。土生土长的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小茶石浪村村民杨顺光,看到优质的青海特产可以通过精细化加工提升附加值后,决定回乡发展,成立集种植养殖、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小茶牧场,流转土地,成为新一代“能人回乡”的典型代表;西宁市城北区返乡创业“新农人”石瑀,创建青海小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不同的主题活动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累计带动1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林乡返乡创业者李更顺利用村内原有的合作社,结合走南闯北的销售经历,回村创办纯净水加工厂,不光自己迎来事业发展的春天,还带动当地50多户农户增加了收入……

  两年来,西宁着力推进“三乡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畅通能人回乡创业渠道。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完成农村各类人才培训1.2万余人次。搭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097个,6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技术提升、创新人才培育、农商农市对接等5个专项行动,140名科技“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认定农牧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5家;争取资金1670万元,扶持农民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70个,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

  走好“三乡工程”品牌路,西宁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市民下乡”在集聚农村资源禀赋,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城乡互联互补,促进农村进一步“活”起来;“能人回乡”在挖掘农村资源潜力,提升农村土地产出、劳动个体产出,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领农民进一步“富”起来;“企业兴乡”在联通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农业进一步“强”起来。

  建设86个高原美丽乡村

  2022年以来,西宁市坚持规划引领,厚植市民下乡基础,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31个,建设2个美丽城镇、86个高原美丽乡村和29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建设,西宁市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有效释放企业兴乡潜能;新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生态奶牛养殖基地1个;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在全省率先认定市(州)级农业产业园10家;扶持发展以非遗传承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手工制造业,充分发挥劳务品牌效应带动就业创业3.87万人次。

  此外,严格落实全省“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2022年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99户1019人,风险消除率69.4%;落实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356亿元,实施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35个;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市脱贫和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实现务工2661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