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德令哈一座雨水中变绿的城

01.12.2016  17:44

   生态观察

  地处柴达木盆地德令哈,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一座雨水中荒凉的城。”

  20多年前,诗人海子的一首短诗使德令哈这座高原城市平添了几份荒凉和凄楚。

  不错,德令哈大部分地区为高寒荒漠半荒漠草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区域水资源总量为10.12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4.6毫米,平均年蒸发量为1429.2毫米,干旱缺水是德令哈的一大自然景象。

  然而,近几年人们发现德令哈渐渐绿起来了,并且一年胜似一年。

  

  巴音河,发源于德令哈北部的祁连山支脉,全长326公里,由北向南横穿德令哈市区,最终汇入托素湖,这是德令哈各族人民的母亲河。

  笔者从德令哈市水利局了解到,为了防止洪水对巴音河两岸的冲刷和侵蚀,2007年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德令哈市两级政府下大气力对巴音河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黑石山水库至尕海镇一棵树段的24公里河道进行治理,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并在河道两岸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73亿元,治理市区段河道9.3公里,形成水域面积41万平方米,河道两岸绿化面积达到133公顷。同时,为了发挥水的多功能性,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娱乐、观光的氛围,该市在今年7月份建成了河中水幕电影,将夜幕中的巴音河装饰得更加美丽。

  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及青新公路、青藏铁路等重要设施和农田的安全,防止了河床下切及河岸坍塌,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城市绿地、水域面积,调节了区域小气候,美化了城市环境,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2014年,巴音河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青海省三家水利风景区之一。

  随着巴音河的治理,在河的东西岸四大人工湖面也应运而生。每当夏季,德令哈市西海公园聚满了人气,游人如织,大人、小孩围绕公园内的人工湖散步、嬉戏,“西海公园内以前总是冷冷清清,如今走进来,有一种来到某个大城市公园的感觉”市民萨如力说。

  为了建设宜居城市,德令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湖建设,相继建成了青年林公园人工湖和尕南庄附近人工湖,还将在海西行政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达95公顷的人工湖,不断美化这座高原新城。

  2010年8月,德令哈市被水利部列入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这是继西宁市、格尔木市之后,我省第三个被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城市。

  2014年7月,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验收。资料显示:自2010年开展试点至2013年,德令哈市年用水总量由2.7亿立方米减少到2.3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由1045立方米降低至48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182立方米降低到16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0%提升至6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32提高到0.46,农业节水灌溉率由10%提高到30%、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由18%降低到14%,水功能区达标率维持在100%,8项重要控制指标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有了水,让柴达木盆地干燥的气候湿润起来了,但这不是终极目标……

  近年来,德令哈市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完成了道路绿化、广场绿化、河道绿化及市区补植补栽等项目,改建和新建了西海公园、青年林公园等绿地,完成城市园林绿化456公顷,新增绿地109公顷,绿化面积创历史新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8.5%增加到39.8%,城市绿地率和景观效果得到大幅提升,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与此同时,为全面巩固绿化效果,该市大力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认真做好绿地日常管理和养护,保持了绿化的持续性。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柏树山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84%增加到7.29%,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尕海湿地公园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名录,有效改善了德令哈市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林带环绕、城在林中的美好景观。

  “河道两旁的绿化非常美丽,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游客刘先生说道。河道绿化是德令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绿化重点,而作为德令哈市的母亲河,巴音河沿岸绿化在整个城市绿化中有着重要的窗口地位,是该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有效名片。

  据了解,今后德令哈市将继续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推进以亮化、美化、绿化为重点的巴音河景观带建设,实施好柏树山景区等城市景观绿化,力争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自然化、自然城市化”的城市生态绿化格局。

  

  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辅相成就会激发出无穷的活力。在德令哈市,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促发展思路引领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农牧业发展中,德令哈市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溉等节水新技术,大力支持枸杞产业、日光温棚等高效农业发展,逐步淘汰需水量大、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作物及产品,先后支持建成了占地面积200公顷的德令哈市新堉种植专业合作社节水灌溉示范园、尕海镇乐园油桃园节水灌溉示范园、怀头他拉镇枸杞种植示范园等高新节水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0%左右。

  漫步德令哈市河西三角花园,在它的南边,工人们正在忙碌施工,这里正在建设一个海绵广场。从市城建局获悉,这个海绵广场属于海绵城市的范畴,下雨时广场可以蓄水,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用来旱季城市绿地灌溉。

  德令哈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7年建成运行的德令哈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有效改善了污染水源。同时,针对全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该市农区通过实施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企业通过改建自身节水生产工艺,居民则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和改变个人用水习惯等方式,实现节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并被授予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令哈的决策层思路已经十分清晰:认真贯彻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守住青山绿水,做足做活“水”和“绿”两篇文章,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施工,把德令哈市建设成为“青山护城、秀水穿城、循环绿色、生态良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柴达木新城。(省天顺)

 

   生态论坛

   倡导先进的水生态观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一些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全国七成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做饮用水水源。据水利和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有1.9亿人饮用污染水,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水生态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首先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播水文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风气,使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管水、用水、治水、护水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走集约发展之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杰拉)

 

   生态故事

   戈壁滩上的“养绿人”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以前,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格尔木,可见当时自然条件何其恶劣。

  而如今,这里却已然成为了八百里戈壁中的一片绿洲, “半城树木半城楼”,人工湖、游园、广场、防护林等人工景致加上长江源头、昆仑雪山、冰川草原、沙漠胡杨、万丈盐桥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处处可见景,处处有绿意。

  三分种,七分养。在平均海拔2800米的戈壁滩上想保有一片绿色,不仅靠种,更要靠养,每一棵树都像一个柔弱的孩子,需要“养绿人”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今年42岁的马占虎就是这样一名“养绿人”。今年三月,他来到格尔木林业局当管护员,算起来才有大半年时间。可是,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掉皮的双手十分粗糙,就像是干了几十年一般。

  “别看这生态管护员只是跟树打交道,工作强度挺大的”,马占虎说。

  每天早晨八点钟,他带着妻子给他准备的饭菜,就从家里出发,赶去和其他6位管护员汇合,一天的工作也就拉开了序幕。

  “城区所有的绿化带都归我们管,绿化带的浇水和渠道的清理都是我们要干的”,跟着大伙,他常常从城市的一头徒步走到另一头。

  来到一处绿化带边,马占虎一头钻了进去,沿着一根水管线走向深处。水管线的中间,有一个阀门,浇灌绿化带的水就从这里流出。打开阀门的时候,在强大水压的作用下,水流喷涌而出、四处飞溅,躲都躲不及。所以,管护员们都随身带着防水手套和雨鞋,即便如此,水依然常常会溅得满身都是。

  等放完水出来,身上已经沾满了水滴,但从他的脸上,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虽然冬天会很冷,但是看着这一棵棵长大的树,觉得自己很值得,很自豪”,他笑着说。

  马占虎的一位同事说,现在,他们只负责城区绿化带的养护工作,量还不是特别大,但是到了四五月份,他们还要会同园林处的同事一起修剪绿化带中的树和草,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不知不觉到午饭时间了,自从当了管护员,马占虎的午饭就没吃过几顿热的。此时随身带的馍馍、炒土豆早已凉透,却没有地方热。配上一杯开水,大伙热茶就冷饭,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过午饭,趁着午间休息,大家伙坐到一起开始聊天了。孩子、工作、家长里短,都是聊天的话题,这是他们每天最轻松的时刻,可以稍稍缓解上午的疲惫。此时,树下的他们和城市绿化带显得那么和谐。

  下午,天气突然变了,刮起了大风,风沙中,隐约能看见他们行走在绿化带中的身影。

  “虽然管护员的工作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却是个脏活、累活,而且必不可少。目前,格尔木市完成外围人工造林0.8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达到了677公顷,这些成果,没有我们的管护员,就不能实现。”格尔木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刘海萍说。

  确实,在戈壁滩种树不易,养树更难,正是因为有像马占虎那样的“养绿人”不辞辛苦的努力,八百里戈壁才会“长”出一片绿洲。(马恒)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