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经济“唱衰论”
受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引发了西方一些带有明显“颜色”偏见的学者和智库不断唱衰中国经济。其立论的依据是中国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缺乏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和创新能力,而2015年中国股市和人民币币值的波动更是成为“唱衰论”的所谓“证据”。
然而,一些西方学者针对这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Jonathan Woetzel于2015年10月5日在Forbes.com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五大误区》一文,反驳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可靠性、缺乏创新能力、环境恶化不可逆、非生产性投资过度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过高、社会不平等威胁稳定等五个方面的质疑,指出中国政府当前调整结构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正在实施的刺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逐步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以消费为主导等结构调整政策,阐述了创新让阿里巴巴和小米成为全球顶级的竞争者、严格的环保指标纳入经济总体规划刺激了清洁能源发展、政府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低于许多西方国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发展事实。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在放缓,但没有“天塌下来”的证据。
LARRY LIGHT于2015年11月13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上讽刺了西方的唱衰论调,指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遭受了最多的批评。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也经历了类似的经济放缓过程。当前,几位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出了依靠减税来振兴经济,而中国领导人则提出通过刺激消费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比二者,前者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而后者的作用则是有益和长久的。持有类似观点的机构,例如高盛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及其消费将提振中国经济,并造福于世界其它地区。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在2015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在未来十年中,中国将从吸收和运用其他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海绵”转变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到2025年,创新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亿到2万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二到三个百分点,这将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报告还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可能性,指出中国当前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和建筑设备领域强大的创新者,未来将提升以客户为中心型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等四种创新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未来更多的跨国公司将选择中国作为研发基地。报告在最后指出:一个更具创新能力的中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2015年关于中国经济的争论表明,中国正在经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转变,依靠劳动力和投资数量驱动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不断放缓,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阶段。当前,中国通过创新和结构调整不断挖掘新的增长来源,这验证了索洛、凯恩斯等著名经济学家关于经济长期增长的论述。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中国经济“唱衰论”都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