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精准救助“兜”住了贫困户的底

10.04.2018  16:41

  青海新闻网讯 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李炳福新房客厅正中张贴着一张《都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格外显眼,记录了户主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在“八个一批”脱贫措施中“低保兜底”一栏写着“全家2人纳入低保,低保金4977.7元”。离婚后,前妻拿走了全部积蓄和值钱的家当,家里一贫如洗,还带着一个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难上加难。“低保兜底”政策,让李炳福的心中安定、有底气,让他满怀希望,有了战胜贫困的勇气。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后,李炳福没花一分钱,利用异地搬迁补贴5.5万元新盖了70平方米新房,自己也当上了生态管护员,一年有15000元工资,当年底成功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海西州实施精准社会救助,有效发挥“低保兜底”作用。去年,全额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将农牧区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且不是精准扶贫对象的1063户2119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据实补差,发挥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格尔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及各类补贴274.57万元,其中低保金195.8万元;为805名扶贫对象代缴医保参合金10.47万元,贫困对象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119人次扶贫对象得到医疗二次救助,共计39.54万元,2人次获得重特大疾病救助,救助金9000元;对扶贫对象中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临时性困境的,在采取低保、医疗等救助帮扶措施后,再给予一次或一次以上临时救助,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怀头他拉镇西滩村村民王俊贤的女儿患有脑瘫、河东街道办红光村的李长菊也患有疾病,这两户因病造成临时生活困难,分别享受了2万元临时救助。德令哈市民政局低保科工作人员李晓婷介绍道,“尕海镇泉水村村民马忠东家有两个脑瘫的孩子,虽然没有住院治疗,没有住院发票和结算单据,但我们入户调查确认情况属实后,仍然给予了1万元医前救助。”低保科另一名工作人员许晓萍如数家珍地细说着去年的临时救助人员和数额——怀头他拉镇怀图村精准扶贫户史永顺的孩子是智力二级残疾,住院花了8000多元,凭住院发票得到了8000元救助;除了因病救助外,还对大学生给予学前助学救助,柯鲁柯镇乌兰干沟村王生忠的小儿子去年考上了外地大学,出了三个大学生,一家人高兴的同时为学费犯了难,市民政局发放的6000元临时救助减轻了负担,蓄集乡伊克拉村遭受狼害,受灾牧民也得到了2万元临时救助……这一笔笔救助款温暖了贫困户的心,缓解了他们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全市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14.6万元临时救助金,防止了返贫。

  去年,德令哈市为248户7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6万元,为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医疗救助3401万元。

  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天峻县龙门乡那尔扎村村民拉毛加从草场上搬进了县城的廉租房,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兜底”政策,踏实肯干的拉毛加又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月1700元工资,低保加工资让她家的生活有了保障。去年天峻县兜底低保户232户556人,每人每年平均4000元,达到脱贫标准。

  低保和扶贫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了农牧区低保制度,为群众设置了最后的“救命线”,为他们走出贫困“兜底”。

西宁1.5万人退出低保线
  青海新闻网讯 经过两年的努力,西宁市投入5亿元资金,使7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对象得到帮扶,低保对象从2016年的4.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