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把握机遇,激发事业前进的动力

14.01.2015  18:42

  时值岁末年初,回首青海过往一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佳绩,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的,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有的走在全国前列。

  必须承认,尽管改革开放迄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一轮大潮中,青海落后了。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再一次让青海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遇。

  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青海与其他地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我们丧失了这次机遇,不仅会输掉当前,也可能输掉长远。必须善于创新、勇于革命,以改革开放的红利弥补区位的不足,强化后发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高度上思考和谋划,省委省政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青理政的战略任务之一,从经济主战场到社会各领域,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恢弘乐章。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秉持了一个原则,这就是坚持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省委成立了由省委书记骆惠宁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项改革的“任务书”和“日程表”。在路径设计上强调把中央的精神、先进的做法、自己的情况、改革的任务搞清楚。从而使青海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行。

  我们把握住了一个方向,这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的议题由“问题”决定,改革的路径由“问题”选择,改革的成果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来评判。全省上下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对解决青海的问题有现实性、牵引性、实效性的方面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而做到了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我们找准了一个突破口,这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看到,青海的主要矛盾还是发展不足的矛盾,这一矛盾更多的要靠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我们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先后出台27项改革政策和51项配套措施,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协调推进文化、社会、生态、政治和党建等方面的改革,营造了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去年,两条有关青海的改革讯息,着实让人兴奋,甚至有点意外:国家六部委把我省列入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把我省确定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这难道不是中央层面对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去年底,青海跨入高铁时代,这为我省主动融入“一路一带”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标志着青海的开放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因为开放也是改革。去年,我省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环湖赛、青洽会、藏毯展会、清真食品展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着力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圆桌会议,推进与中西亚国家经贸合作,开通国际航线积极拓展南亚和东南亚市场……

  改革未有穷期、开放永无止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之年,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对此,我们要承接好。我们还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要正确把握政策,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抓住突出问题,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先行先试,加快构筑生态文明制度新体系;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推进社会领域改革;要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做的事不少,承受的压力不小。不仅如此,改革越往前走,触及的矛盾越深,涉及的利益越复杂,遇到的难题也越大。

  但我们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青海只有继续把握住历史机遇,坚定信心与勇气,才能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激发起事业前进的冲天动力与无限活力。

  2015,让我们再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