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民生十件实事”为百姓幸福“提速”

08.09.2016  09:34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大对民生方面投入力度,促使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民生改善持续推进,为全省老百姓送呈了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

  让11万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10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继续实施教育惠民项目,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老年人关爱工程……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愿景———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推进共享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第1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目标】

  启动实施“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万名干部驻村联点扶贫工程,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年内搬迁安置2万户、7.8万人,确保6个贫困县摘帽、400个贫困村退出、1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进展】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全方位构建了“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组合拳”,落实了精准到户、综合施策的政策要求,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共计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干部7865名,明确10.9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5.4万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双覆盖”。与此同时,全省年度专项“十大工程”陆续启动实施,29个县到户产业项目启动实施,39个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工建设,36个县507个村的18086户搬迁项目开工建设,16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全部下达到位,各金融扶贫主办银行参与的贫困户信用户互评定工作顺利推进,为8.6万户建立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

   第2件:继续实施教育惠民项目

  【目标】

  对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青海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完成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和青海大学图书馆、盐湖化工实验楼、藏医药实习教学楼等建设任务。

   【进展】

  从2016年春季开学起,全省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普通高中和中职三年实施15年免费教育,首批惠及学生86.1万名。另外,今年我省下达教育建设项目403个,已开工项目306个。目前,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基本顺利,9月份入驻使用。青海大学藏医药实习教学楼一期项目已全面完工,盐湖化工实验楼项目,正在内部装饰。

   第3件:大力推进就业创业

  【目标】

  实施新型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进展】

  今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就业创业工作,截至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2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7.8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6%;城镇登记失业率3.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全省突出抓好政策落地、结构性失业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创业带动就业5项工作。

   第4件: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目标】

  通过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高龄补贴等补贴政策,增加财政对农牧民的直接投入或股权投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标准,对农村牧区贫困户开设农家乐和网店给予补助,有效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力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进展】

  上半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6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居全国第13位,西部第7位。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0.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为3.466,比上年同期下降0.005,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推进了共享发展。

   第5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目标】

  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统筹协调农村扶贫线与低保线。

   【进展】

  今年以来,全省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提标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标准增加15元,达到14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30元,达到40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570元,达到2970元,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全省49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省71%的持证残疾人享有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全覆盖。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实现全覆盖。

  另外,从今年7月1日起,我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350元。这是我省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的第11次调整,调标增资额为历年最高,较现行标准提高了48%,比《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初期的标准增长了近9倍。

   第6件: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目标】

  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1万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成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大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和医疗救助力度。

   【进展】

  今年以来,为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医疗卫生服务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国家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7亿元,用于解决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达标、业务用房有缺口的难题。同时,加大对藏区支持力度,下达青海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亿元,对我省藏区今年建设的3所县级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2所县级妇幼保健院、4所县级疾控中心项目等全额予以安排。

   第7件:努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目标】今年计划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及公租房建设8.6万套,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快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鼓励进城农牧民购房定居,制定农牧民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和棚改政策。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5万户。

   【进展】

  今年我省棚户区改造项目141个,其中新建安置房项目46个,1.56万套(户);货币化安置项目46个,1.51万套(户)综合整治项目49个,4.86万套(户)。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3.52万套,基本建成1.38万套,入住0.99万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有序实施,截止到7月底,开工5.3万户,开工率为82%,竣工2.04万户,竣工率为31%。

   第8件: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目标】

  继续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广播电视无线数字覆盖等工程,在50个行政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400个行政村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在50个行政村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实现乡镇全覆盖,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进展】

  今年,国家下达2016年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7597万元,主要支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直播能力和新闻出版等44个建设项目。另外,为全省农牧民发放1万台收音机,完成5万场次的农牧区电影放映任务,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2%;在196个乡镇实施全民健身广场工程,1000个行政村实施全民健身站工程,230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点,全民健身广场实现乡镇全覆盖。

   第9件:积极推进老年人关爱工程

  【目标】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将高龄老人月人均生活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90—160元;完成100户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27个养老服务设施,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

   【进展】

  上半年,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民政部门认真编制年度建设方案,下达我省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96万元,主要建设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养老院、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曲库乎乡老年养护院、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城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16个养老服务设施,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儿童福利院等3个福利服务设施和1个殡葬服务设施。所有项目已基本开工建设。

  2016年,我省开展医养融合和农村牧区散居困难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全面推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同时,酝酿起草《青海省老年人保障条例》,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将高龄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达到90-160元。

   第10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目标】继续实施“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果洛三县联网、全省农网升级改造,让各族群众用电更有保障。

   【进展】

  今年以来,我省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90%,建设便民桥梁(涵洞)200座;建成玉树和果洛2州和10个县“绿色氧吧—高原之家”、果洛三县联网、全省农网升级改造等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年内实现大电网全覆盖;新建46处农牧区饮水安全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实施农牧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牧区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

  截至7月底,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各类建设项目1316个,西宁、海东、果洛、玉树等地69个村的村庄规划已完成。在33个高原美丽乡村中实施农牧民危旧房改造13073户,占全部危旧房建设任务的20.1%,已全部开工建设。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随着时间进入2016年下半年,伴着经济社会建设快进的脚步,全省公共服务事业同时跟进,从劳动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卫生到居民住房,一项项具体入微的利民举措,一个个可感可触的生活改变,让全省人民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享受着“幸福提速”。(孙海玲)

   视点短评

   答好民生考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了2016年民生“十件实事”。如今,年中已过,“十件实事”进展顺利,让人由衷地为政府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点赞”。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青海这样一个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来说,只有千方百计不断改善民生,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赢得各族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可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青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成为推进青海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

  民生“十件实事”,就像一张考卷,衡量着政府的为民情怀。近年来,以“十件实事”为依托,每一个青海人都感受到了这片高原热土正在发生的变化。高架桥通了,交通拥堵一步步缓解;新学校建起来了,孩子上学越来越容易……一个个庄严的承诺,伴随着群众的切身体验,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上半年的成绩值得欣喜,下半年的工作仍需努力。应当看到,下半年,经济新常态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困境依然存在,民生改善方面还存在着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应当继续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集中75%左右的财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实施教育惠民项目、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努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老年人关爱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办实事求实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兑现年初的庄严承诺。心系民生事,情暖千万家。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生实事和群众幸福指数就像天平的两端,民生实事的分量越重,群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让我们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持续改善民生,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忧于民、取信于民,用脚踏实地的举措服务于民、惠及于民,确保民生“十件实事”顺利完成。(李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