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宁的“幸福密码”

10.10.2014  09:37

  在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评选中,西宁首次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20强的第十名,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

  生活在西宁让你感到幸福吗?决定你幸福的指标是什么呢?西宁会不会让你对这座居住的城市有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

  2014,作为西宁的一个细胞,重新审视所居住的这座古老城市,我们更加自豪、骄傲。在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评选中,西宁首次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20强的第十名,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

  那么,解读西宁的“幸福密码”,我们这个软、硬指标是如何让市民体会到浓浓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呢?

   幸福感来自小财政对大民生的倾斜

  据了解,这次评选共调查10万个中国家庭的宏观经济感受、消费投资行为与预期、民生困难和幸福感。

  而健康超越收入成为老百姓幸福第一要素,影响百姓幸福的“支点”。

  董艳芳是家住城北区的一名普通孕产妇,尤其特殊的是她还是首批被纳入基层卫生重点工作监测指标体系的流动人口。从孕早期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指导,督促产前检查,产后随访等等,让董艳芳深深感受到了生活在西宁这座城市中的归属感和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开放包容。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北区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流动人口纳入医保的工作,目前该区5835户流动户中,已经有3902户被纳入2014年基层卫生重点工作监测指标体系,成为西宁市基本医保扩面的先期受益对象。

  与此同时,从2011年7月起,西宁市将城镇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使西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前实现了全覆盖。

  2014年度西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4.45万人和102.49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9.8%以上。

  全覆盖的养老网,接近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全系列、高密度的养老保障网,医保“安全网”,无疑让西宁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3年,西宁市在民生领域投入140多亿元的财政支出,这些钱从175亿元的总财力中拿出来的。2013年,市委市政府实践年初承诺,依然把80%以上的钱都花在了民生项目上,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持尤其大幅增加,财政公共性进一步凸显。

  回首变化的西宁,低保标准提高了,校园漂亮了,医疗条件改善了,环卫工人有了休息的“家”,失地的农民也参保了……

   自豪感来自包容开放的西宁精神

  走进一座城市,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城市建设的变化,是这座城市中生活的市民的精神面貌,而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一定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更吸引市民的是这里的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由内而散发出来的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意识等等。

  而西宁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在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不断高增长的背景下,不断充实完善自身内涵的城市。

  “要说西宁的安逸程度,我们敢说没有几座城市可以比拟,两个字——点赞!”网上无论是外来的游客,还是本地的居民,都会这样评价西宁。

  这种评价并不是空穴来风。

  围绕一个“创”字,“十一五”期间,西宁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优秀国家旅游城市”称号,并全民动员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号角。

  大南山在所有人的眼前,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一点儿一点儿变绿,变成西宁一道绿色屏障创造着属于西宁的奇迹,为此,获得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早日将“水在城中走,城在水中游”的美丽画卷变成现实,西宁多年如一日坚定“治水”,综合整治污染源,终于让过去泛着黄沙的湟水河正逐渐变得清澈进入城区;

  从2013年9月开始,西宁拿出史上最大力度治污,西宁市的空气优良率不断上升,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呼吸到最纯净放心的空气;

  近年来,在城市品牌中突出清凉、清净、清心之意蕴,合理划分全市避暑旅游文化功能布局,使得清凉西宁入围全球避暑名城称号,近年的旅游市场不断呈现井喷态势……

   归属感来自创新融合的西宁特质

  谈到西宁让人自豪,老西宁人罗树荣一席话让人信服。他说,过去随着爱人去南方,总是羞于说起西宁,很多人来过这里总是形容它像一个小县城。现在可不得了了,一说起西宁,好多南方人都争着说,我去过我去过,气候凉爽、空气好不说,城市还干净、舒适。难怪老罗认为,其实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于别人对你生活的城市的认可,这一点可是与挣的钱多钱少不沾边哟!

  是的,青洽会携绿色发展之主题向外打开迎客之门,环湖赛通过多年的锻造成为蜚声国际的体育赛事,摄影节诗歌节聚焦定格大美的青海……西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偏居一隅的“西陲小镇”,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第十强,其中的自豪感是每个市民心中油然而生的。

  2013年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首次落地西宁,不仅让舞蹈艺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开花,也调动和整合了西宁乃至青海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向人们展示了更加有丰富文化意识内涵的西宁。

  借助西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支撑,借助FIRST青年电影展在西宁的举办,西宁的红毯上也走来了谢飞、章子怡、邓超等国内大牌的导演和明星,在影展日渐成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为世界电影输送宝贵新鲜血液的无价平台。

  先天的不足并不会成为裹足不前的理由,后天的不甘人后终会成就西宁人,把以前“不敢想、办不到”变成“办得到” 、“办得好”的勇气,这种勇气赋予西宁人的是“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

  在城市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西宁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让整座城市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活力和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晓姝)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