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星级文明户”荣光闪耀

18.08.2016  21:35

高原文明风

61岁的加央习惯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与社区里的老人们聊天,这几天他们聊得最多的便是社区“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的事情。

“你说评上五星级文明户有啥好处啊?”坐在对面的老人直入主题开始了讨论。

“你这话说得不对,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可不是为了得到好处,你看看这本子上面写的,哪一条不是咱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加央拿出手中的“五星级文明户”宣传口袋书说道。

爱党爱国星、诚信守法星、勤劳风险星、团结风尚星、卫生整洁星,加央的口袋书上这些内容用横线划了出来。

8月10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金安社区“五星级文明户”加央的家里。

加央家有个用水泥砌成的四方庄廓院子,看起来很“精致”,院里院外都布置的井井有条,院子外面的柴堆搭的就像艺术品,和院子相映成趣。绕过柴堆进入院门,凉棚下的几个沙发排成一圈,似在欢迎着每一位宾客,“哈哈,摆这些沙发就是为了大家凑到一块聊聊天,歇息歇息。”加央笑着说道,迥异的搭配这时便显得一点也不突兀。

门厅过道、杂物贮藏处、内屋厨房,院里院外每个角落都收拾得干净整齐,尤其是院里不到40平方米的地上种植有葱、辣椒、油菜等各类蔬菜,再加上一旁别致的小温棚,加央一家人天天吃着自己种的绿色有机蔬菜。这就是“五星级文明户”加央一家的日常。

当然,加央家评上社区的“五星级”可不是光凭卫生打扫得好,院子收拾得整齐这一点。

“社区里的人都知道加央一家很勤劳、很刻苦,你别看他家现在条件挺不错的,这些可是他们从卖一只羊、一头牛、一瓶牛奶,一点一点努力换来的。”社区工作人员王振兰介绍道。

原来,加央一家是2005年从贵德县搬迁过来的,当时加央一家5口人挤在三间土房子里,生活十分贫困。为了供小儿子上学,加央每天都要到离家40公里外的操场上放牛、放羊,而他的妻子尕桑卓玛也是起早贪黑去卖酸奶和牛奶,就这样加央夫妇勤勤恳恳十多年下来,才有了现在富足安居的日子。

“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所以我们更要爱党爱国,五星级文明户评选要求里的内容也是我们想要过上幸福、和谐的小康日子所离不开的。”加央由衷地说道,对于这次评上“五星级文明户”加央也很谦虚,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时常把“五星级文明户”该做的事情讲给后辈和社区里更多的人听……

正如加央所说,“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是我们步入小康生活时吹来的一缕劲风,鼓舞、凝聚着社区、乡镇、城市,大街小巷里的每一个人,共同汇聚强大的道德正能量,携手建设和谐美丽新青海。

“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村里的人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了,大家就像拧成了一股绳,越来越团结,越来越精神了。”共和县恰卜恰镇下梅村党支部书记拉保说道。

下梅村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以前每次村里举行集体活动时,大家的参与热情都不是很高。今年4月份,“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村里的好多人刚开始都不愿意报名参加,于是村主任多杰扎西和村党支部书记拉保就一家一家去说明情况,把表格一一分发到每个村民家中。

通过填表申报,村民代表大会审定等一系列评选后,华旦才让、曹旭安、尕周拉等6户被评为村里的“五星级文明户”。这时,村里评星的氛围也越来越浓,许多人都后悔自己当时的犹豫不决,争相向“五星级文明户”看齐。

村主任多杰扎西高兴地说:“知道了五星级文明户并不是空名头,而是大家能看见、能听见的,都是大家了解的身边的榜样,现在好多人都为下次评选努力着呢!”

7月20号这一天,下梅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一起举办了射箭赛,当时村里128户人家里有多半的人都参加和观看了射箭比赛,大家聚在一起不分民族在赛场上为自己的村子争取荣誉。

“以前参加射箭比赛的大部分都是藏族,现在村里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群众也都参加了进来,其乐融融。”村党支部书记拉保说道。

如今,村子里无论举办妇女节活动、藏舞歌曲比赛等文艺庆祝活动,还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政策宣讲讨论会议等村集体活动,大家都积极前来参加,下梅村的党员活动中心总是传出政策宣读声、问题讨论声、群众畅谈声,热闹非凡。

今年,海南州自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以来,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而且通过评比活动,在群众中出现“六多六少”现象,即热爱集体、爱岗敬业的人多了,不务正业、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少了;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不讲卫生、说脏话的人少了;学文重教、遵守法律法规,互相谅解的人多了,发生邻里纠纷、违法乱纪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人多了,瞎干蛮干、无所事事的人少了;争当先进,不甘落后的人多了,要扶贫、吃补助的人少了。

许多群众在参与过评选后说,“五星级文明户”是一个家庭荣誉的象征,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家庭的门面,反映了一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这项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

截至目前,海南州各县、乡镇、社区“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已相继展开,贵德县目前评出“五星级文明村”7个、“五星级文明户”700户;同德县确定“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示范村4个,示范社区2个,共评选出540户“五星级文明户”;贵南县评选出16户文明家庭。(苏烽)

荣誉榜

“环境整治让石灰窑变了样!”

“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柴草乱堆乱放,路上还能看到不少村民家养的家禽,人们出门十分不便。自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来,街道干净多了,村上的环境变美了,我们大家心里特别高兴。”8月5日,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唐隆台村,提起现在家门口的变化,一位正在清扫路面的保洁员笑着告诉记者。

石灰窑是个典型的回族乡,全乡1873户中少数民族占51%。长年以来,由于当地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全乡的卫生状况一直不好,特别是附近的公路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大量的建筑垃圾也影响着乡上的环境卫生工作。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面貌,乡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在全乡14个村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几轮整治下来,公路边的垃圾清理干净了,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村民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对这项工作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把自家房前屋后和村里的水沟、巷道清扫干净。环境好了,自己看着心里也舒坦。”上唐隆台村的村民马福全指着干净的村道告诉记者。

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改变,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固然重要,可这份工作,离不开一支可靠的保洁队伍。今年65岁的魏占山是黎明村的保洁员,当初,听说乡上要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时,他第一时间申请加入“清扫大军”。 “环境卫生整治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比啥都好。”魏占山如是说。

“今年在保洁工程中,我们继续开展了以清六乱、保清洁、美环境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上半年,全乡共组织保洁员集中整治7次,先后出动人力600余人次清理垃圾,使得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等‘六乱’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石灰窑回族乡的乡长马明艳接着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的思路,就是按照‘景成点、花成线、绿化成面、公路两边黄土不露天’的总体思路,加大绿化美化力度,种植八瓣梅、金盏菊等花卉,栽植苗木,并在红崖村沿线种植观赏型花葵,着力打造旅游景观线,既美化环境,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整治之后,如今的石灰窑回族乡,卫生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就像村民们说的那样,“环境整治,让咱们的石灰窑变了样!”(咸文静 王晓亮)

身边的感动

大山下的“一网情深”

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康各岱山,山间小路曲径通幽,瀑布婆娑而下。在这座雄山之下坐落着一个幽静的村庄——大庄村。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在这片山水滋润下,大庄村的村民们处处体现着聪慧、善良和坚韧。

前不久,我们走进村里的残疾青年周万明的家。他家西面一间侧房内人头攒动,与院外村庄的寂静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人都是村里的邻居,是来赶‘网集’的。”周万明的大哥周星海热情地招待着我们,他解释道:“你们别介意,万明这会儿确实忙不过来,自从学会了网购后,每天都有人来找他上网买东西、订火车票、交电话费,只要有人找他都紧着先给办。”

从西侧房外向屋内望去,周万明已经淹没在赶“网集”的人群之中,只有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光穿过人群的缝隙依稀可见。在常人的观念里网购只是休闲购物的方式,但在周万明看来,这事虽小但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到乡亲们,他感到很欣慰。

在等待周万明“散集”之余,我们与周星海交谈起来。原来,早在1989年周万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后落下了终生残疾,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生活。不久后妹妹也因病致残,1995年父亲又突患脑溢血离世,接连的打击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饱受沧桑。

也是从那时起,周万明家便多了许多乡亲们进出的脚印,冬日前来扫雪生火,夏日看看房屋是否漏雨,每当季节更替,并不富裕的乡亲们都会为周万明一家送来各式各样的衣服,以备换季所需,乡亲们给予了这个不幸的家庭细致的关爱。命运无情人有情,27年来,在乡亲们的关爱中长大的周万明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时间已到了下午,前来网购网销的人逐渐散去,此时我们才见到周万明。只见他蜷缩着身体,脑袋自然低垂,但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刚毅的神情。“其实没啥好采访的,我只是为乡亲们做了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没有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说到这儿,这个倔强坚韧的汉子,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周万明生病致残后,在求医治病的同时,他开始潜心研究医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古籍卷不离手,琢磨每一个药方,比较不同病症的症状表现,几年后他的中医学达到了一定水平。周万明学医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村里有人开始找周万明咨询看病。在这个过程中,周万明通过细致的询问,耐心的开导,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周万明也逐渐由一个“赤脚医生”转变成了村里人诉苦解惑的对象。为能给乡亲们做更专业的心里疏导,周万明通过网络报名就读了荷兰国际函授中心心理咨询专业,通过4年的学习顺利取得了证书。村民们嘴边也从此多了一句口头禅:心里烦了就找万明喧一会儿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万明除了成为村里心理疏导的不二人选外,还是民和县开农村淘宝店的第一人。两年前,周万明开始在网上购买书籍和中药材,当他发现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时,便毫不犹豫的注册了网店。今年4月,周万明的农村电商服务店在政府扶持下正式开业了,他的“一网情深”的报恩业务逐步扩大。大庄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周二喜自愿来给周万明当志愿者,据他和村民们粗略统计,仅去年周万明帮助村民们网销虫草10余公斤,代缴手机话费5000余元,帮助村民网上购物更是多得无法统计。但每次村民给他好处费时,周万明都是婉言谢绝,“他们帮了我这么多,我做这些理所应当,恩情不能拿金钱衡量。”

辞别前我们得知周万明已经成为深圳一家公司的全国总代理,一个月能进账两三万元,他准备将这些钱都用于公益事业,以报答乡亲们多年的照顾之恩。同时,在老支书周二喜的影响下,他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将自己的报恩善举升华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但周万明却谦虚地说:“其实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从小爱到大爱我才刚刚起步。”(李兴发 刘鸿强)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