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热点聚焦:让青海体育应势而动站上更高起点

31.01.2018  15:41

我给两会捎个信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青海体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持续深入、体育产业呈现爆棚式发展等大背景下,体育在青海的热度也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年《政府工报告中》涉及体育的地方很多,代表委员们表示“体育分量为历届最重”。在这其中,“2022年冬奥会”“康养产业”“体育产业”“打造特色体育小镇”“全民健身”等成为了讨论中频繁出现的“热词”。

韩海珍代表:将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提档升级

作为一名来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基层人大代表,韩海珍一直关注着已经在家乡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的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她表示,十余年来,赛事连续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全面健身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也有效地宣传了青海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动了体育+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的确如此,近年来,循化县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河水上资源,引进了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这一国际品牌赛事。到2017年,循化县已连续成功承办了十三届,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是我国首个在世界第三极地区公开水域举办的大型国际赛事,在我省的十大国际性赛事中,影响力仅次于环湖赛。赛事以循化县独特的地域优势为依托,以“爱我黄河,挑战极限,绿色发展”为主题,以高海拔、低水温、氧气薄等特色吸引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名游泳健儿相聚黄河主滨,挑战极限,通过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原特色公开水域品牌赛事,全面展示青海独特的生态优势,厚重的人文蕴含和绚丽的民族文化,增强人们关心母亲河,关注“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意识。

韩海珍表示,经过多年的举办,这项赛事还有更多的潜力未被发掘,其影响力、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与一项国际赛事所发挥的效益还尚有差距,因此赛事提档升级是必然的趋势。她认为,应该从省级层面对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作出顶层设计,创新办赛模式,做大做强赛事品牌,以“体育品牌”效应带动和促进民族地方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才让太委员:进一步夯实“体育青海”基本格局

说起2017年青海的体育事业,才让太委员用了这样一句话:“青海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体育青海’的格局特色。”

近年来,我省体育事业多点开花,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去年,我省实现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02万;竞技体育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取得1983年以来的综合最好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开展跨界选材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体育带动相关产业的总规模超过240亿元;品牌赛事释放红利,具有青海特点的“环湖现象”持续释放体育能量,推动了青海体育的跨步提升。

但在才让太委员看来,青海的体育民生还有不少短板。他说,青海体育的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较低水平,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的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各族干部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和困难。

才让太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今年全省体育部门将着力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的融合发展;继续加大与北京冬奥组委的联系和沟通,为吉祥物和特许产品的申报和争取奠定基础;与地方政府联手推出一批运动休闲的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与企业联动合力培育体育支柱产业;同时,要深入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赛事活动,推进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创新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继续推进龙羊峡体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环湖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李仁伟委员:让自行车运动走进校园

《青海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青海打造成中国自行车运动名省”的目标,无疑给我省自行车运动发展注入了“底气”,这既是目标也是方向,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在这个目标中,除了继续办好品牌赛事环湖赛外,营造自行车运动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发展群众性自行车运动、培养本土自行车手,奠定此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重要举措。

因此,李仁伟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让自行车运动走进校园,以大、中、小学生为目标对象,从“娃娃”开始,培养对自行车运动的兴趣爱好,全面推广自行车运动。

李仁伟说,目前我省的自行车运动发展现状存在环湖赛与民间自行车运动脱节,自行车爱好者年龄组成不合理,老龄化严重,自行车运动民间赛事太少,自行车车队、协会组织太少,自行车专业知识及交通安全教育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李仁伟表示,其实我省已经具备自行车运动发展的环境条件,“环湖赛”影响力不言而喻,对于促进我省自行车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自然条件也非常适合开展这项运动。他说,自行车运动进校园是十分必要的,但这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引导,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联动。同时加强高校车队及高校社团文化的引导,促进高校自行车车队及自行车文化的健康发展;自行车协会及社会团体组织运营针对青少年各类自行车比赛及趣味比赛,以达到通过市场化运作来促进青少年自行车运动产业的发展。

樊蓉芸委员:让更多的群众学会科学健身

省体育局去年的扶贫项目中有一项非常亮眼,就是给群众开出“运动处方”。可能很多人会问,什么是“运动处方”?其实这是一项通过体质监测给群众提出合理的运动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高了,而体育锻炼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并不是每个人都懂。”樊蓉芸委员介绍,基于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去年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在全省建立了46个体质监测站点,更好地开展群众体质监测工作,让群众科学有效地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同时对群众体育锻炼作出科学指导。这项工作做好了,对推动和促进全民健身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一个窗口,对群众科学了解全民健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樊蓉芸说,目前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配套了一些基础设施,但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很多政策还没有落地,在推行过程发现虽然设备配备到位,但是无人管理,缺少经费,希望各地能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经费和人员的保障。

樊蓉芸表示,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健全国民体质监测三级网络,在全省建立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达到150个以上,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对平台管理和应用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开发手机应用APP、微信平台等,为我省各族群众提供多种渠道、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平台的科学健身指导作用。(王宥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