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辛勤园丁】做有温度的教育 ——记青海省西宁市杨家庄小学教师赵晓玲

09.09.2022  14:0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教育不是领着孩子急匆匆地去赶路,而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就应该以爱为魂,做有“温度”的教育。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赵晓玲就是这样用有温度的教育启迪、唤醒、守候着每一个学生,努力践行着一个党员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收获一路芬芳。

   坚守初心永不改

  1990年7月,赵晓玲中师毕业,分配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铁路小学任教,经过火车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她终于来到了这所学校,但眼前的景象将她美好职业生涯的想象与憧憬击得粉碎:几排简陋的平房就是学校的教室,教室的地面凹凸不平,四处漏风、脱落的墙皮以及灰暗无光的墙面,就是工作环境。学生的水平更是差到不可想象,赵晓玲虽然接管的是四年级的班,但学生的语文水平刚刚能够到二年级,第一次考试结束后,看着学生们可怜的成绩,初登讲台的喜悦悄然退却,焦虑渐渐侵蚀着她的内心。父母不止一次地劝她放弃这份工作另谋出路,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神,她没办法让自己打退堂鼓。心中的梦想一次次召唤着她,让她思考着如何接受这样的挑战。

  刚走出校门的她没有什么教学上的高招、绝招,但有的是旺盛的精力,有的是对学生的喜爱与关心。她想改变孩子就从改变环境入手,一个干净、优雅的环境,会使孩子们的心过滤掉浮躁,变得沉静,会激发起一种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于是她就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给孩子们一个清新优美的学习环境。进入冬天,她每天早晨六点钟就爬起来去给学生生炉子,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孩子们也渐渐把学校当成了家。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她已逐渐褪去初为人师的青涩与稚嫩,课堂上,学生在她抑扬顿挫的朗读、讲解中,感受着语文的魅力,成绩逐步提升;课余时,学生在她语重心长地教导中,沐浴着师爱的光芒,言行逐渐规范。回首曾经的选择,她从不后悔,因为她深信辛勤的付出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希望的路!几年后,就在那个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当她教过的孩子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学院时,她更加坚信:一名教师无论身处在哪里,都要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无论何时都要用“他是孩子”“假如他是自己的孩子”来换位思考,坚守自己的初心,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脑海里,把爱的温度传递到孩子们的心灵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付出真爱是法宝

  教育之路是一条艰辛之路,更是一条温暖之路,只有爱的播种者,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赵晓玲喜欢去攻克对大多数老师都避之不及的差生,为了转化一个曾经不爱学习、坏习惯较多的孩子,她不断努力,为他定制个性化作业,降低他的学习畏难情绪;进行家访,掌握孩子的家庭情况,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赵晓玲一次次的信任与鼓励中,班上增加了一个个好学上进的“新面孔”。

  在赵晓玲老师眼里,虽然转化一个孩子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关乎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美好,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在这些孩子身上多付出一些爱,什么样的“后进生”都可以成为良“玉”、美“玉”。

   创新管理显魅力

  作为一名资深的班主任,赵晓玲非常明白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劳累,不同的是,她总是会开动脑筋,用智慧和方法杀出“重围”,引领孩子做班级的主人。比如搞“班务承包”,设置许多小岗位,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班级管理中,当某个孩子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特别有成效时,她就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所承包的班务。她还记得第一次使用冠名权的情景,十年前,她们班上的梅花同学承包的是整理讲桌的任务,孩子从承包之日起就做得特别认真,每节下课她都会把桌子上的东西整齐归类,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看到她这样的表现,赵老师就在班上不断地进行表扬,并把该同学承包的讲台命名为“梅花讲台”。在赵晓玲的鼓励下,这个孩子就像是乘上了进步的快艇,一路劈波斩浪,学习成绩也是从以前的不及格一路攀升,后来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赵老师这种独具特色的赏识教育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内在动力,后来班上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帮班级做事情,希望能得到冠名权,所以在赵老师的班上就有很多这样响亮的冠名,比如“俊熙黑板”“梧桐书角”“一凡卫生角”“文杰走廊”“伊诺灯长”等等。通过不同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们戴上他们需要的光环,用这束光去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赵晓玲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对她来说,三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是漫长的,但也是幸福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赵晓玲老师满怀爱心去做有温度的教育时,温度的相互传递、碰撞也让她的教育之路生动起来、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