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看发展 建设幸福西宁

27.02.2016  03:55

  青海新闻网讯

   融入“幸福西宁”建设奏响“和谐东区”乐章

  西宁市城东区委书记李晓舸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共享,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凸显的理念,符合民意、深得民心;这份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谋划精准、目标明确,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实现“12315”发展目标,开启“幸福西宁”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聆听《报告》,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当前,城东区正处于加快发展、奋力追赶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12315”发展目标和“幸福西宁”发展方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体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为“幸福西宁”建设提供支撑、注入动能。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有力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完善对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持续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和干部的执行力。进一步以人的和谐筑牢“幸福西宁”基石,树立和谐理念,夯实和谐基础,打造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区,推动“和谐东区”建设,以工作实效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谱写好“幸福西宁”建设的东区篇章。(记者周建萍整理)

   为建设“幸福西宁”交出合格的答卷

  西宁市城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何明星

  感触深刻,催人奋进。读完《政府工作报告》,我对全市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回去以后一定要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学习好、贯彻落实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城东区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70亿元,财政收入不断跨越亿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区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区面貌发生深刻改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东区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区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对东区的关心支持,也是东区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结合区情,东区将按照市委的要求,紧扣“幸福西宁”建设这个主题,提出“和谐东区”建设的目标,围绕全市“十三五”目标任务明确了符合东区实际的发展任务和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的精神,将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思路任务落实到东区的各项工作中去,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东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发展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力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实现“12315”总目标、建设“幸福西宁”交出一份合格的“东区答卷”。(记者周建萍整理)

   奋力建设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区

  西宁市城中区委书记朱战坡

  《报告》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全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一个凝聚人心、创新奋进的报告。

  作为西宁的中心城区,城中区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聚焦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围绕中区“发挥商贸服务和历史人文优势,促进文化旅游商务会展业和锂电藏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定位,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经济稳定增长。围绕基础设施、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项目。着力培育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会展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

  二是惠民生兜底线,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继续实施好重点民生工程。

  三是提品质严管理,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重点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协调推进老城区、南川轴线和南部新城建设,力争“十三五”末,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加快打通“断头路”,打通中区道路“毛细血管”。全力改善南川河、湟水河城中段水质;开展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四是聚合力真帮扶,推进扶贫开发。围绕“九大工程”,更加聚焦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生存生产环境条件差的村落实施易地搬迁,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

  五是抓责任促深化,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以建设“平安中区”为载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平安网,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记者吴亚春整理)

   着力加快城区转型升级步伐

   西宁市 城中区委副书记、区长石鑫

  今后,我们将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稳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注重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全力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总寨塬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都市农业生态效应,逐步建成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契合的“菜篮子”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着力去库存。

  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很快显现效果的重点领域或权责事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权力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服务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继续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及福利更多地惠及人民,带着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大力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不断提升卫生计生事业水平,着力推进文化旅游科技建设,积极打造法治惠民工程。

  同时,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会精神,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在补齐短板中促进平衡。探索实施城区空间重构,重点在主城区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建筑总量和降低容积率;在南部片区结合文化旅游商贸会展板块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借力南川工业园区发展,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通过上述举措,着力加快城区转型升级步伐。(记者吴亚春整理)

   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西宁市 城西区委书记刘浩年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凝聚力量的好报告,学习后深受鼓舞,其中的发展思路创新务实,贴近西宁实际,顺应民意诉求。围绕新的使命,打好实现“12315”总目标第一仗,奋力开启“幸福西宁”建设新征程,城西区将大力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努力谱写“幸福西宁”的西区篇章,积极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贡献。

  围绕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新定位,创新工作,使“区字号”改革更有西区特色,不断增强西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力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十大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加快构建新的增长格局,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上走在全市前列。

  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探索帮扶城市困难群众的新路子,落实困难群众精准帮扶12项措施。统筹推进社会民生各项事业,重点做好就业创业、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工作。把西区建设成为“品位好、品质好、品评好”的现代化城区。

  同时,我们还将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大力实施“三带四圈一区”党建加强版建设,促进党建责任制有效落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党规党纪教育,持续提升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与能力。(记者吴亚春整理)

   加快建设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西宁市 城西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贾栋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彰显了民生为重、百姓至上的公仆情怀,为开启“幸福西宁”新征程,引领西宁新发展绘就了蓝图,是一篇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任务书。

  2016年,城西区将深刻领会“幸福西宁”丰富内涵,主动融入“幸福西宁”建设大局,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目标,努力为西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稳增长方面,实施首批65项政府投资项目(含政府监控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注重供给侧改革,推动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

  调结构方面,加快建设金融聚集区,推进城西总部经济大厦、青海金融中心、新世纪金融中心项目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加速海湖新区现代高端服务业要素聚集,培育休闲健身、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

  促改革方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按照“四个搞清楚”的要求,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创城市管理等系列改革的西区经验,彰显西区特色。

  惠民生方面,落实好困难群众精准帮扶12条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创业。建成4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医疗养老康复中心项目建设。

  强建管方面,构建“双核四轴加生态休闲带”功能布局。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改革试点范围。加快“智慧西区”建设,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记者吴亚春整理)

   用实际行动推动幸福西宁建设

   西宁市 城北区委书记赵宁军

  全市“两会”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北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把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落到实处,务实担当有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开展“双创”聚集区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壮大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精准帮扶脱贫、提高农民收入、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建设、从严治党等多方面调研,深刻认识区情实际,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持续稳定发展打牢基础。

  将紧紧围绕生态宜居北区建设,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一是加快“双创”聚集区建设。着力实施城北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发展产业增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门源路、毛胜寺路和双苏堡桥“一桥两路”建设,形成“内循环”,提高通达性。加快推进一机床厂等老旧棚户区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推进146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开工。三是加快生态北区建设。促进青藏高原现代林业示范基地、西川生态湿地园、体育公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北川河流域开发、生物园区建设、物流园区转型发展的服务力度,做好生物园区博物馆群5A级景区创建和西川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自驾车营地建设,打造民间乡土旅游示范基地。并建议持续加大对北区路网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推动北区实现快速发展增添活力。(记者杨健整理)

   为幸福西宁注入北区生态新活力

   西宁市 城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爱红

  在“十三五”和今年工作中,北区将全面贯彻报告精神,紧紧围绕“幸福西宁”建设路线图,全面落实“12315”总目标,全力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坚持“拆、建、管、护”并重,今年全面完成800余套筒子楼住户搬迁安置,三年内力争完成辖区所有棚改任务,五年内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全力推进区内17条道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实现区内交通“外联内通”新局面;加快完善以街道为核心,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卫管理相统一的“大城管”格局,实现“街巷楼院一样净,城区乡村一样美”的目标。二是坚持“区、园、村、社”融合,把产业发展好,将产业转型升级当作北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要的任务,着力打造小桥现代商务及高端居旅休闲区。加快建设创业创新集聚区、现代物流集散区、科技创新产业区和观光农业示范区等四个功能区。着力推进孵化园建设、信息平台搭建及政策落实工作。三是坚持“山、水、气、田”共治,把风景打造好。重点服务好北川河综合治理,打造北川滨河绿色景观长廊。挖掘西川河湟文化内涵,做好小酉山体育健身项目的前期土地摸底等工作,加快招商落地,打造西川山水休闲健身长廊。四是坚持“文、教、医、养”配套,把群众服务好。围绕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筑牢民生服务。尽快开工建设建北小学、北川河核心区小学建设;推进全省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和城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服务。(记者杨健整理)

   报告谋事长远振奋人心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宋晨曦

  《报告》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和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现阶段发展中,政府工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报告》详细解读了西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市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了大发展理念。

  大通县将按照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围绕县委“13415”总体部署,坚持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提出的打造“西宁—大通沿北川河发展的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综合保税、科技服务、创新创业集聚、城市综合体等为一体的千亿元综合产业经济带”的要求,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加快产业发展。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铝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规划建设,实施好桥头铝电发电机组等重点工业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总之,大通县各项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记者李艳芳整理)

   大通县要增后劲惠民生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韩生才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通篇贯穿着建设幸福西宁的理念,我们要按照西宁市“12315”的发展思路,在建设幸福西宁的征程中,做好我们应做的工作。

  过去五年,西宁市取得了多项成绩,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十三五”《纲要(草案)》全面贯彻了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说市委关于“十三五”的建议是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迈向“十三五”的“进军号”,那么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路线图”。

  今后,大通县将依托项目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深入挖掘投资潜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2016年全县计划投资建设项目3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4个,力争全年争取专项资金增长20%以上,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大通模式”,巩固提高双新公路、大湟公路沿线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光伏设施农业产业园,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交叉融合发展的高原现代农业升级版。积极发展“以草促养、草畜联动”的生态循环畜牧业,新建规模养殖基地4个。(记者李艳芳整理)

   湟中力争六个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湟中县县委书记张启光

  大会对湟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2315”总目标,立足湟中实际,实施整体脱贫攻坚、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互动,新区、景区、园区联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推动的“三动”发展战略,争取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一是强化与西宁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多巴新城和鲁沙尔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田家寨、上新庄、甘河滩、拦隆口、李家山等特色城镇发展,打造全省新型城镇化样板区,在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上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加快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启动建设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南佛山自然风景旅游景区、上新庄华山温泉养生度假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西宁城市绿芯森林公园”,筑牢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四是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西纳川—云谷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小南川生态牧场养殖示范区、共和高原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五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六是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上走在全市前列。(记者杨健整理)

   脱贫攻坚是最重大的民生工程

  湟中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冬

  《报告》站位高远、立意深刻,总结回顾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入木三分,部署工作举措得力,含金量很高,让我们深受启发,信心倍增,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

  一是吹响了攻坚的“冲锋号”。“12315”总目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学发展西宁的客观把握,更符合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如同下达发起战斗的动员令,必将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吹响了征程的“集结号”。“幸福西宁”饱含亲情和关爱,这是市委、市政府集体智慧的结晶,预示着西宁在区域竞争中不走寻常路,它为西宁的发展树起又一块独特的招牌,为西宁的崛起印制了又一张亮丽的名片,这将对于西宁的迅猛发展影响深远。

  今后,我们将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以条块、组团模式摆布产业,壮大现代设施农业,打造工业增长高地,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推动特色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二是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发展定位,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构建具有湟中特色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三是坚持治理和保护同抓,着力构建“一芯两屏三廊道”生态格局;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一县情,为向贫困发起总攻,将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最重大、最紧迫的民生工作来抓。(记者杨健整理)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