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里的笑声

25.12.2017  08:53

  青海新闻网讯 整洁的院落、明亮的窗户、崭新的家具……看着自己的新家,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桦林村的低保户哇索安动情地说:“好哇,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还能享这样的福!”哇索安家脱贫的经历,是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实施精准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2015年10月,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共和乡的窑庄、新联、磨石沟、虎林、桦林5个村,成为省人民检察院新一轮定点帮扶的对象后,认真贯彻精准扶贫要求,以实际行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学”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是关键。“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牢记使命,发挥好带头模范作用。”今年8月1日,虎林村村民马如云光荣地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扶贫开发更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戴军说,“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注重培养一支素质较好、带领村民的党支部和党员队伍,是支撑贫困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共和乡的桦林村过去几乎没有组织过党员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刘文昌将现代通信载体引入党建之中,组织建立了“党建微信课堂”学习模式,定期推送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扶贫惠民政策。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桦林村党员的思想觉悟、组织纪律明显提升。

  磨石沟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将帮扶工作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助推了精准帮扶工作。 “只有育强基层党组织,才能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第一书记严启发说。村委建立了“三议一表决”、固定党日活动、无职党员设岗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水平。

  瞿昙镇、共和乡的窑庄、新联、虎林等贫困村里,像桦林村、磨石沟村一样,筑牢村民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訚柏在先学一步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深入扶贫村,就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基本情况、主要任务、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学习体会,与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做”字上做文章

  在“学”字上下功夫的同时,在“做”字上大做文章。

  乐都区瞿昙镇、共和乡的五个贫困村都地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为此,省检察院制定扶贫村脱贫攻坚规划方案,成立了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朱雅频任组长,政治部主任戴军、检委会专职委员郝瀚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为具体负责单位的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通过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措施,帮扶这些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以前下雨没人出门,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磨石沟村村民杨仁感慨地说,“如今,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让村子的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新修的文化广场,让村民在饭后、农闲时有了去处……”

  “饲料的粉碎颗粒要在0.1mm以下”、 “猪舍清洗消毒,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烧热碱水最好……”这样通俗易懂又实用的八眉猪养殖技术讲座经常在虎林村举办,驻村第一书记廖克栋和村民一起学习八眉猪养殖技术。驻村两年,他几乎天天走村入户,摸清了农户的“家底”,还找准了“致贫”的途径。

  窑庄村有耕地两千多亩,比较适合种植洋芋、牧草,驻村干部积极联系市、区农业部门,在村里开展优质洋芋试种,100多亩优质洋芋长势喜人。驻村第一书记俄塞告诉记者:“现在一亩地能使每个贫困家庭多收入近500元,明年,我们将进行大面积种植。”

  青砖青瓦厂是瞿昙镇发展较好的企业,经新联村24户贫困户同意,村委牵头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把扶贫资金注入了该厂,按协议,每人每年可分得不低于10%的资产收益。2016年10月,该厂已经向24户贫困户86人,每人发放540元的资产收益金。村民盛国昌高兴地说:“贫困户变股民,大家都在致富路上走起来了。”第一书记李海涛和驻村工作队计划将村东头的酩馏酒坊进行扩大,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提出了依托瞿昙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构想,让大家共享先富的成果。

  刘文昌以“生态桦林”为主题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把这里美好的自然风光进行宣传,来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没想到,经刘书记这样一‘折腾’,让我们赚了钱!”村民马鑫乐呵呵地说。

  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定点扶贫的5个村已脱贫33户124人,基层党组织“排头兵”的作用发挥日益凸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2017年省人民检察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扶贫攻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