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民族团结进步见闻

26.12.2014  16:59
核心提示:     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团结所迸发的力量,始终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   对于多民族聚居的青海而言,各民族团结一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全国

  

  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团结所迸发的力量,始终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

  对于多民族聚居的青海而言,各民族团结一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得更加迫切、尤为重要。

  12月4日,我们走进了慕名已久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这个地处黄河谷地的村子,历来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典型村。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被树立为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而闻名全省。如今,依然紧跟时代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工哺农、以工促农的发展道路,使这面红旗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大潮中鲜艳夺目。

  一

  大史家村现有耕地面积1255亩,汉、藏、回、土4个民族1286人,党员105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7名,2010年批准成立村党委,成为海南州惟一的村级党委。

  大史家村村史,记录着大史家村曾经的辉煌:1952年荣获省政府“爱国丰产模范奖”;1955年原村党支部书记刘才成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6年创春小麦亩产336公斤高产记录,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高产新记录奖”;上世纪70年代成为青海历史上第一个高产村,被誉为青海省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87年刘才成出席党的十三大;1994年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千佳村”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透射出历任村干部促团结、谋发展,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智慧和力量。

  采访中,大史家村村委会主任任永寿介绍说,大史家村“两委”在民族团结方面始终秉承“只有民族之别,没有民族之差”的信条,形成了富帮穷、邻帮邻,党员帮扶贫困户等诸多优良传统。

  “如今的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从没忘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遇节庆便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回族跳藏舞、藏族扭秧歌,大伙的兴致很高,不仅在村里演,还多次到县城社区表演,深受居民欢迎。”回族村民马青林补充道。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邻里间亲密关系,村里成功承办了两届河阴镇冬季农民运动会。什么拔河、提沙包、打篮球……一千多人聚在村里搞活动,虽然中午只管一顿清真炸酱面,但所有人都吃得有滋有味。”任永寿觉得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促成团结的一条重要纽带。

  二

  听说记者采访村里民族团结的事,村口开小卖部的藏族老汉许永顺忙出门招呼,并与我们攀谈起来。

  “现在的大史家村,村民间亲如一家,几个民族间相处融洽,邻里之间也从没有发生过一点矛盾,大家相互走动,完全融入到了彼此的习俗中。如果汉族过年其他民族的就去家里拜年,回族开斋别的民族就去庆贺……遇到婚丧嫁娶,无论是什么民族都会送上一份礼,还主动抽出时间去帮忙。”

  今年68岁的许永顺是全村出了名的热心人,谁家有红白事,他总第一个到,召集帮忙的村民分工协作、迎来送往。如今,他对村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然于心,被村民称为“大东”(负责红白事的主管)。

  汉族村民仲建成因藏族妻子患肝包虫、胆结石等疾病,再加上小孩脚残疾,两年来治疗花费近7万元,是全村因病返贫困难户。就在全家举步维艰时,操心主事的老母亲又去世了,一下子让40多岁的仲建成慌乱无措。此时,闻讯的村干部来了、藏族“大东”来了,回族、土族村民都来了……

  “那天村里每家都来人帮忙,按照习俗安葬了母亲。没有大家帮助,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仲建成说,为摆脱贫困,村党委指定副书记杨学军定点帮扶他家,为他申请低保、免费送来砂石砖块,在邻居帮助下,他盖起了五间透亮大瓦房。

  有文化的回族村民马青林是村办砖瓦厂的一名技术骨干,而藏族村民万玛多杰因无一技之长在外打小工,一家人生活拮据。马青林主动伸出援手,收他为“徒弟”,手把手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经过几年锻炼,如今万玛多杰已是生产车间的技术能手,收入也增加不少。

  这一件件,一桩桩体现民族团结的事例无法一一枚举。但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透露出大史家村各民族、邻里间的浓浓深情,也反映出大史家村民族团结已扎根沃土、根植于心。

  三

  大史家村村口矗立着两座石雕,一座是三面红旗迎风飘动,一座是一位农民肩扛铁锹迈步向前。村民们将它们寓意为“团结发展,再创辉煌”的大史家村精神。

  从计划经济的种粮模范村到改革开放的大潮,大史家村始终以民族团结为重要抓手,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居生活条件,拥有砖瓦厂和预制厂、砂料场、机械挖掘队等7个村办企业及红柳滩农场,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村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2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120余万元。已发展“农家乐”32户,解决就业岗位122个,实现收入480万元,今年预计全村人均收入将达到7300元。”

  在任永寿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投资改建的海南州首家加气混凝土砌块厂。机器轰鸣,厂区里一片繁忙。新安装调试的二期生产线前,成品建筑材料堆满了厂区。为适应市场需求,大史家村投资3000万元对砖厂进行了技改,建成了海南州首家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今年又完成了二期建设,预计年产值将达到9000万元,利润18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90人。

  如今,整洁的硬化村道,两旁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村里的一道靓景,到处呈现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全村90%以上农户建了新房,有75家农户买上了小汽车。村民们搞科学种田、创高效农业、发展庭院经济,兴办粮油加工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养殖业的劲头十足。

  “统一出资管理和维修乡村道路;统一出资维修桥梁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统一出资管理集体林木、果园;统一出资组织全村男女老少编排文艺节目;统一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烈军属、困难户;统一培训企业技术能手、管理骨干;统一缴纳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金;统一给村干部发放报酬和奖金;统一为村社退休干部发放退休工资和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费;统一缴纳全村水资源管理费。”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实现了“十统一”目标,也极大地提高着村民幸福指数。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新鲜事:年轻人争先恐后入党;打工回家党员第一件事向党支部汇报思想、交党费;年过80的老党员拄着拐杖过组织生活;村内谁家有病痛灾难立刻能得到左邻右舍照顾。

  全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进,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州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全国小康明星村”和“全国绿色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大史家村这面旗帜所产生的正能量,已繁衍生息出了一个个辉煌的昨天,也必将在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今天,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