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军营男儿不变的鱼水情怀

08.12.2015  19:23

  周志明工作照

  张存忠(左一)陪福利院老人下棋

  李生海正在执勤

  青海新闻网讯  他们来自绿色的军营,曾被大家称作“最可爱的人”;在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中,他们变得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在或苦或甜的部队生活中,他们的人生阅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虽已脱下戎装,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复转军人。

  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公仆,他们经历着工作内容、社会角色和心态的多重转换,但唯一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从“新人”到“骨干”

  入伍16年,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营长;工作7年,靠着自己的勤奋,他成为单位的骨干。

  书柜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类专业书籍、墙上挂着自己业余时间写的书法作品、办公桌收拾得一尘不染……记者在周志明的办公室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让一切井然有序,是周志明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习惯。在他的感染下,整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做事似乎都干练起来,所有人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书柜里这些书都是我买回来一本一本读完的,刚到新单位时我还是啥也不懂的‘门外汉’呢。”离开部队后,周志明在海东地税局直属局担任税收管理员。曾在部队立过6次三等功,管理过近千人的他,刚到新单位时,却变成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新人”。面对业务知识的匮乏,不服输的性格让周志明越战越勇,他开始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税务知识。尽管如此,在一次入企检查中,面对企业抛出的种种疑问,周志明还是遇到了困难,他更加深知缺乏业务知识的无奈。于是,他的学习由单一税种涉及到整个税收知识系统,半夜一两点休息已经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2010年8月,在海东地税局副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中,周志明以优异的笔试、面试成绩通过组织考核。如今的他,是平安区地税局的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日常税务工作他已经得心应手。“我不相信什么运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周志明说。

  担得起责任、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周志明多年来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他所分管的工作从没有出现过失误。在他与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区地税局在2011年和2012年度政风行风评议中获得执法类第一名;2013年被列为免评单位;2014年再获第一。

  周志明的下属都这样评价他:周志明干起工作来,就跟上了发条似的,与他共事会不自觉地让人更加努力,不知不觉中,自身也进步了。

   他是老人们的“好儿子”

  养儿防老送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贯传承。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他们生病住院、生活遇到困难该找谁?谁能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他们?在乐都区社会福利院,老人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存忠。

  张存忠是乐都区社会福利院的院长。1983年入伍,张存忠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在一次排除故障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伤,他离开了部队来到乐都区民政部门工作至今。初到地方部门,没有了口令和哨声,张存忠有些不适应。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似乎像湖水一样平静。为了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张存忠不断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认真记下每一个工作细节,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民政干部。

  2012年,张存忠与一名同事带着全省24名先心病儿童赴天津治疗,这件事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的24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1岁半,张存忠跟同事加起来才2个人,自己又是个大男人,哪里会照顾小孩子?一到晚上,孩子一直哭闹,令张存忠头疼不已。“是不是该换尿布了?”心细的女同事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哎呀,还真是,你看着别的孩子,我来换吧。”张存忠一个年近半百的大男人,笨手笨脚地给哭闹的婴孩换上干净的尿不湿,一直把孩子抱到了北京。从北京转车到达天津,将孩子安全交到医生手中后,张存忠才松了一口气。一直忙于照顾孩子的他和同事,几乎没怎么睡觉。

  工作这么多年,张存忠一直以院为家。福利院的41名老人,最大的已经有86岁高龄,而张存忠会经常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洗头,扶他们散步,陪他们下棋。老人们提起张存忠,个个竖起大拇指。

  “去年我因为心脏不好住院,出院了不知道怎么报销,自己腿脚也不好,都是存忠为我忙前跑后,帮我把医疗费给报了。有了他,我们这些老人都打心底里高兴。”五保户杨常玉老人说。

   7年安全行驶20万公里

  2004年担任班长,被评为优秀士兵;2006年在北海舰队海军厨师大比武中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标兵,并荣立三等功;2014年12月被海东市委、市政府评为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20岁参军的第一天起,李生海便加入了开车的行列,与车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到某部队纠察队里当兵,还是到现在的一名警车司机,他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平时讲话非常幽默,但在工作上一直是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部队领导如此评价他:“其战士,作风正派、任劳任怨,自觉钻研业务技术,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措施……”

  2010年7月,李生海被抽调到海东地区援建办。他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事业热爱、对人民负责的雄心,情系援建事业,汗洒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地战斗在援建交通一线上,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援建事业。有时,一两个月“连轴转”,他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态度。“我开车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大家的安全,我必须对每个人的安全负责。”正因为李生海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直到现在从未出过一次交通事故,而他个人也创下了7年安全行驶20万公里的良好业绩。从部队到民和县公安局再到海东地区援建办,他自始至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刻刻为国家、为人民、为单位的利益着想。

  如今,他已经回到家乡民和,成为一名出色的警察。回到家乡后,他工作更加认真,以身作则,自觉抵制“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以实际行动去激励身边的同事。

  “以路为伴,以车为家”已经成为李生海人生的标签。李生海作为一名平凡的司机,却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