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6.04.2016  08:15

  青海新闻网讯 2016年初春的一个晚上,独自居住的80岁的回族老汉马有录忽然感到身体不适,但他第一个想起的却是给镇卫生院的韩金虎医生打电话。卫生院里,正要准备就寝的韩金虎接到电话,立即和值班医生出诊。

  像这样的紧急出诊,对韩金虎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

  韩金虎所在的青石嘴中心卫生院就在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卫生院管辖着10个行政村,15个卫生室,近1.8万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每年,院长韩金虎带领他的同事们要跑遍所有的村,每个村平均至少要去两次。

  每次下村,韩金虎和他的同事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居多。给老人们检查完身体后,韩金虎还要组织他们开展健康素养的教育,针对高血压、肺气肿等常见病,为他们讲解日常生活中注意的事项。

  经常下村的韩金虎和村里的每位留守老人都很熟悉,他清楚村里每个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这些留守老人们来说,韩金虎就是他们的家庭医生。

  1990年3月,韩金虎从海北藏族自治州卫校毕业,分配到青石嘴镇卫生院。工作7年后,他又自筹学费去甘肃中医学院学习深造。学成回乡后,他以所学的中医知识致力于研究中医,为乡亲们看好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石嘴镇所处的地理环境较差,当地群众易患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此,韩金虎潜心研读中医古籍,《古典医籍》 《伤寒论》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这些书籍他都翻遍了,然后从山里采来各种中药材,精心配制,研制适合治疗当地常见病的中草药。

  在当地,有一种人称“哈拉”的鼠类动物,经常啃食农作物和草原植物,深受当地人的痛恶。韩金虎在学习《本草纲目》中发现,这其实是被称作“塞隆”的一种动物,它的骨头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何不利用这一资源为当地老百姓所用呢?经过苦心研制,韩金虎终于自己研制出了“塞隆风湿胶囊”,这种药尤为适合当地人的病情,疗效非常显著。

  门源是我省最大的油菜种植基地,蜂产品也品种繁多,质地上乘。韩金虎以油菜花粉为主药,研制出“花粉胶囊”,对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特殊的疗效。

  最让当地老百姓称道的是,韩金虎从《本草纲目》中发掘的“两元散”,用于活络经络,因为成本不超过两元人民币,所以故得名。

  一名货车司机慕名找到韩金虎,他因一次小事故落下手腕痛的毛病,几乎不能开车了。韩金虎以“两元散”为主方,内服外洗,三个疗程后痊愈。

  一个6岁的小孩严重冻伤,韩金虎以“两元散”煎汤冷洗热洗交替使用,21天后,孩子冻伤痊愈,花费不超过百元。

  为了给乡亲们看好病,韩金虎把家乡出产的动植物药用价值研究了个遍。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利用当地资源,研制出了多种适合当地病患的药,用最低成本的医药为父老乡亲解除病。在乡镇卫生院这个小小舞台上,他从一名中专生一步步学习深造成本科生,并且考取了执业药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师等资格证书,在他的带动下,镇卫生院的年轻医生们学习钻研业务知识蔚然成风,仅2014年,就有3名职工考取了药剂师证。

  弹指27年间,韩金虎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他不忘初心,怀揣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的仁心,在新医改的大潮下,在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