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用“心灵美”换来母亲河澄澈

05.02.2023  08:0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西宁市海湖新区往西,湟水河北岸西侧,一座占地面积5.6公顷的徽派建筑引人注目,这里就是西宁市第四污水处理。2月2日,进入厂区,只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绿化景观带中,虽是冬季,但也不难想象到了春夏季节,这里的风景该有多美。

  西宁市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主要吸纳西钢和多巴片区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此外,给海湖新区湿地公园景观用水及河道补充用水的一项中水回用工程也在这里,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

  全厂40多名职工,90后占六成多,而且大多在脏、累、危险的岗位上工作,是这个建成不过七八年的污水处理厂的一大“亮点”。机器运行噪音很大的粗细格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多级多段AO池、充斥着刺鼻的腥臭味的脱泥车间,都是90后年轻人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战场”。

  2月2日上午9点,技术员陈柏瑜和搭档李发森像过去的每一个轮值日一样,接班上岗。

  三班倒,一班24小时,从踏进厂区开始,陈柏瑜就要在这里待一天一夜。其间,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有无险情,他们都要完成10次巡查任务,白天每隔2小时一次,晚上每隔3小时一次,每次巡查基本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这样的工作方式很考验90后年轻人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按照当天的水质检测等实时数据给系统加药,然后从进水提升泵房开始巡查,依次经过粗细格栅、初沉池、多级多段AO池、紫外线消毒渠等地方,一圈走下来怎么也得两公里。

  但巡查可不是简单地走一圈就完事了,而是要通过听声音、看水情等多种方式检查每一道工序,还要定时清理粗细格栅分离出来的各种垃圾。

  “去年夏天,粗格栅的垃圾分离机器被卡住了,只能靠人工手动清理管道,但我们根本顾不上脏不脏臭不臭,一心想着一定要确保系统尽快安全正常运行。”陈柏瑜说。

  跟随陈柏瑜和李发森的脚步,记者来到位于露天高台上的多级多段AO池,只见八组池子里翻滚着混浊的污水,再加上当天刮大风,吹得人站立不稳,使人不由生出一种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池子里被污水吞没的恐惧感。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刚开始是一个人巡查,说实话,那时到这个高台上确实有点担心。现在是两人一组搭档巡查,再加上厂里的安全教育和措施抓得紧,所以我们工作也很安心。”28岁的李发森平静地说。

  拉开脱泥车间的大门,一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味扑鼻而来,即便隔着两层口罩,也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车间一角的操作间,是徐梓杰和薛玉良日常工作的场所,虽有门窗隔离,还安装了换气扇,但操作间里的气味也很难闻。

  “这是污水处理厂最脏的一个工作环节,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需要年轻人一直待在岗位上,但他们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副厂长祁长红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一段令人流泪的经历。前两年,由于工作环境特殊,这些年轻人们身上总有一股味道,坐公交车时,经常被人“嫌弃”。这两年,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这种状况才得以避免。

  短暂的采访,不足以记录所有发生在这群年轻人身上的感人故事,但是通过几个典型代表,不难了解到,这是一群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九零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不忘初心担使命,以与时俱进的敬业精神和服务观念,燃青春之火,净污水之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