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 新春走基层】重走唐古拉山

08.02.2018  15:22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景 通讯员 金泉才 报道) 2月6日早晨7点,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天还没亮,吃过早饭,备好干粮,张国玲和她的同事们就在夜色中出发了,目标是那个她工作生活了8年的“第二故乡”——五道梁气象站。

  五道梁气象站,地处唐古拉山、可可西里腹地,海拔4621米,这里年平均气温为-5.4℃,最低气温-37.7℃,无霜期仅有10天,年平均大风日数136天,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高寒缺氧,生活物资供给不便,吃水困难,很多职工常年坚守在这里,不同程度患有各种高原病,夫妻两地分居,无法照顾老人小孩,生活工作存在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上世纪50年代建立气象站以来,一批又一批气象工作者就在这里前赴后继,观云测天,积累了宝贵的气象资料,为天气预报、军事、民航、科研、交通、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图为原五道梁气象站职工冶云娟通过远程系统观测查看五道梁气象站天气

  2017年,青海省气象局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利用现代观测和信息技术,在五道梁、清水河、托勒等3个高海拔艰苦台站开展无人值守,实行异地远程观测,解决了人才引进难、轮换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全国率先探索高海拔艰苦台站运行机制。

  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从去年12月31日20点后开始,五道梁气象站正式施行无人值守。依据中国气象局“不调整现有观测项目、不使用未列装的仪器”为基本原则,青海省气象局确定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布局调整、数据质量控制、业务流程再造、技术装备保障等“四大任务”,确保台站无人值守工作稳步推进。

图为实施无人值守观测业务后的五道梁气象站一角

  而张国玲和她的站上的同事们,则根据身体状况、年龄等标准,分别安排至沱沱河气象站、海东市气象局、格尔木市气象局开展观测、服务等工作。张国玲和另外3名同事被安排到格尔木市气象局,利用星光级高清摄像技术对五道梁视程类天气现象和云量云高等气象要素进行连续监测,完成数据传输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

  自无人值守自动站运行以来,这是张国玲他们第一次去巡检、维护仪器、观测风蚀等。格尔木市到五道梁路途来回近480公里,车穿梭在青藏线上,空旷而孤独,沿途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风雪四起,在翻越昆仑山口,一阵暴风雪袭来,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司机打着双闪灯小心翼翼的通过了最危险的路段,直到不冻泉天气又开始晴朗起来。

  “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足见当地自然条件之艰苦。走了4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气象站,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但张国玲还是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昏脑胀、恶心难忍。

图为高清观测设备

  在五道梁气象站,记者看到,地面观测采用双套新型自动气象站,新安装布设了雪深、日照、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各类自动观测仪器显得“高大上”。气象站被守站的藏族同胞打扫收拾得干净而温馨暖和。他主要是做日常清洁仪器、看守仪器及备份电源的转换等工作,维持五道梁气象站的财产安全。

  喝点热水,吃了药,张国玲感觉好多了,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先是业务计算机的软件升级,保障观测发报的时效。然后清理更新称重式降水仪器里的防冻液,并进行调试。再就是清洗监控设备,保证监控设备摄像头的清晰度。最后做完风蚀观测,任务基本完成,又进行了复查,确认无误后,匆匆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在车上,张国玲介绍说,开始实行无人值守后,青海省气象局、格尔木市气象局先后制定了《无人值守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为业务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自2017年11月业务试运行以来,五道梁气象站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采集准确完整、质控后的观测质量稳定,数据传输率达99.72%。

  车渐渐驶离了五道梁,沿途艰险依旧,海拔逐渐下降,耳膜有些刺疼,沿途有藏羚羊、野驴、狼、狐狸等他们熟悉的野生动物,到昆仑山口又是大雪天气,几个人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滞留,司机打着夜光灯双闪灯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路途湿滑,一路上也是好多车祸,惨不忍睹,交警在做疏散,凌晨,终于抵达了灯火辉煌的格尔木市。

  第二天,记者在格尔木市气象局见到了巩俐、李路华夫妇。2010年,他俩被分配到五道梁气象站从事地面气象工作。长期以来,由于五道梁气象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不适合老人小孩长期居住,他们只有休假期间才可以和家人团聚。巩俐说,自实现无人值守以来,在格尔木市区工作生活,环境、医疗、交通、教育等方便多了,等这边收拾好了,就把父母、小孩接到身边,多照顾和陪伴。“家人在身边,干工作才有劲头,后面,我们除做好五道梁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外,还要加强学习,做好气象服务、科研等工作,开始一个全新的工作生活。”巩俐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