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江源】青海“生态之窗”铸就绿水青山守护利剑

27.08.2018  17:38

媒体记者走进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了解青海环保工作情况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孔令磊 摄影报道)鄂陵湖、茶卡盐湖、雪豹、藏羚羊……8月27日,“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在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指挥大厅显示屏与这些生态自然景观和明星野生动物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并详细了解了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以及近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据了解,建设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五大生态板块的环保工作,实时监测和展示重点区域典型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状况、自然景观,以及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野牦牛、雪豹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典型活动,并通过不断积累观测资料,为后续开展相关科学应用研究、物种种群数量评估、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基础。

工作人员操作远程视频监测系统

  2016年,在推动“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基础上,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省环保厅开始启动青海“生态之窗”远程实时视频观测系统建设工作,在全省规划了40个观测点位,采用5-15千米长光程高清视频监测、数字化网络实时传输、统一平台管控的方式,建立了远程视频实时观测和监控系统,可实现非接触、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精确观测,可在全省范围内近距离观览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和明星野生动物。其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实时性强,运行可靠、技术先进,对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典型区位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省环保厅。

  截至2018年8月,“生态之窗”项目已完成了黄河源鄂陵湖、长江源玉珠峰南坡等29个观测点位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期,青海省建设及整合的总点位数将达到70个,可对全省五大生态板块试行高密度覆盖。作为青海“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之窗”为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是面向公众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系统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不仅是因为其功能强大,能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实时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等。同时,这也是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创新手段和方法,值得其它省份借鉴和学习。”云南网记者熊强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显示屏观看雪豹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青海省近年来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相关情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环境保护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其中,率先制定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使青海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由中办国办印发,开启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河;在全国率先建成“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青海生态之窗”;2017年青海省被列为长江经济带保护和治理资金支持范围,湟水西宁段被列为国家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此外,深入实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黄河、澜沦江和黑河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每年输出约620亿方优质水,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全省8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去年达到92.4%、今年上半年为88.2%,土壤环境保持优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愈筑愈牢。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