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城市:农村老人面临生活新课题

19.03.2016  03:56

   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

  居住在省城朝阳东路的张大爷今年70岁了,2008年他就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迁居到了西宁。谈起自己的生活变化,张大爷表示有很多。首先,体现在饮食上,“几十年前,在海南州的牧区生活,吃的大多都是牛羊肉、糌粑,蔬菜和水果很少吃得到。现在生活在西宁,蔬果吃得要比以前多很多。”张大爷说道。

  其次,就是娱乐活动的变化。“牧区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最多就是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喝着酥油茶聊聊天,或者听听收音机。”张大爷回忆说。8年前移居到西宁后,娱乐活动一下子就丰富了很多,张大爷乐呵呵地说:“现在空闲时间可以看看电视,读读当日最新的报纸,饭后还可以到广场散散步。我跟老伴儿还都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兴趣班,我练习书法,她学习画画,我们的老年生活充实了许多。”

  不得不提的是,移居后的生活,令张大爷最满意的一点,就是便捷的出行。张大爷表示,现在外出都可以乘坐公交车,还能使用公交卡,想要更方便还可以坐出租车,出行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张大爷觉得,迁居城市后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方式,面对生活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开放走向封闭

  2012年从湟中县共和镇后街村移居到省城海湖新区的郭大爷今年已经77岁了,在谈及四年多的移居生活时,郭大爷感觉改变最大的是居住环境。郭大爷以前在湟中住的是自家修盖的平房。平房的封闭性和保温性都很差,到了冬天屋内特别冷。“我们在农村的时候都是自家烧炉取暖,没有城市集体供暖这样方便。”移居到西宁后,郭大爷住上了高层。“现在住的房子冬天可热乎了,在家里不用穿棉衣。而且厕所就在家里,比以前使用的旱厕又干净又方便。”郭大爷说道。

  越来越喜欢城市生活的郭大爷表示,之前居住的村庄,饭馆特别少,家里人聚会,基本上都是自家人做饭,很少下饭馆。但是移居到西宁后,街边处处有饭店,家里人过节团聚时,可以去饭店聚餐,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

   进城了,开销变大了

  在记者采访中,移居到城市,满意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占总数的95%,这些老年人普遍认为来到城市生活,饮食内容更丰富,居住环境明显变好,出行比以前便利,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也有5%的老年人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城市生活,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在谈及不满意城市生活的原因,多数老年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点,那就是开销变大了。

  不论是在超市还是在菜市,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饭菜瓜果,城市的售价都大大高于农村。习惯了湟中较低物价的郭大爷说:“在农村的时候,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米面也很便宜。来到西宁后,去菜市场买菜,才知道西宁的菜价要比农村高很多。”

  这些老年人认为,蔬菜是每天都需要购买的,买菜上的花销比以前高很多,这就加大了生活上的开支,这点令他们感到不满意。

   相关链接

  做好两点帮助你适应新生活

  一些从乡村移居到西宁的老年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使移居后的生活满意度提高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调整。

  第一,日常生活习惯。对于饮食变化感觉不适应的移居老人,可选择饮食过渡的方式来调整。想吃家乡的食物时,可以在大型超市购买,渐渐尝试吃一些西宁本地的特色食品,通过饮食过渡,给自己的味觉一个适应的时间。闲暇时间感到无趣的移居老人,可以走出家门,小区的空地下午常有老年人下棋、遛弯、晒太阳,这不就是认识新朋友的绝佳时机吗?晚饭过后,西宁大大小小的广场都会有大妈跳广场舞,加入广场舞“大军”,闲暇时间怎么还会感到寂寞?从外省移居到西宁的老年人,若在气候方面感到不适应,可以抓住西宁的天气特点,调整出行的时间。清晨空气新鲜,可以出门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下午常会起风,空气粉尘大,那就可以在这个时段在家看看电视、读读报纸;傍晚风停了,饭后散步或跳广场舞都是老年人不错的选择。

  第二,心态方面。从熟悉的乡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心理上的落差,是许多老年人都存在的。要如何解决这种落差,调整好心态呢?首先就是要打开心扉,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接受新的朋友。其次就是要善于发现现居城市的优点,认为自己居住的城市是美丽的,愿意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