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 柔性跨界 协同创新——我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综述

29.09.2015  14:55

  “两院院士”与高原青海,本来距离很远。

  自从有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后,为了青海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共同目标,高原青海和“两院院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我省各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为我所用,帮助我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在副省长匡湧看来,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模式,以强化督查、动态管理促进提升工作站运行质量和实效,加大扶持、强化联动,是进一步深化工作站建设、努力形成工作站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从2013年成立“青海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至今,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青海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初具特色:院士与企业直接无缝对接、柔性跨界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作为科技与经济、院士专家与企业家、科技界与经济界紧密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具有其它创新平台所没有的资源和优势,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又有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也有行业信息方面的扶持。

   青海特色的产学研用新路子

  当前,我省正处在后发赶超和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让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逐渐成为共识。省科技厅副厅长张超远认为,这也说明了我省经济社会和企业创新已经发展到了必须依靠科技领军人才提供高端智力支撑的新阶段。

  但与此同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因素,也决定了我省在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吸引高精尖人才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省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的智力资源,启动了青海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2013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联合下发《青海省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前,我省将在全省重点领域逐步建立起10个左右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在我省建立了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是青海弘川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和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省科协建设了4个,即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回药研究会)、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以及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而这几家工作站联接起来的,是段雪、刘昌孝、孙宝国、王光谦、郎景和、吴天一、周成虎、尹伟伦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院士和他们的专家研究团队。

  这是一个“聚宝盆”。通过工作站这一平台,院士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破解企业技术瓶颈,有效助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航向标”。院士是某一产业或领域技术发展的领航者,而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工作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前沿、发掘和开拓市场提供了保证,成为指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航向标”,为企业抢占了发展“制高点”。

  这也是企业研发体系的“驱动力”。院士与企业共同搭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创新平台,推进了企业主体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并成为这个体系的核心,增强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同时,院士与企业联合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人才,推进了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位于三江源头的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但是除了模糊的估算数字,人们并不十分清楚,玛多县的湖泊面积究竟有多大,而青海省遥感环境应用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便为找到这一确切答案提供了可能。

  2013年和2014年,在周成虎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在玛多县开展了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重点区域环境监控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在玛多县,面积大于0.01公顷的湖泊和水库坑塘总面积为1870.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5%,这也是我省第一次详细测算出玛多县湖泊总面积,对加强这一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周成虎院士和他的团队还高度关注青海环境遥感应用工作,对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专项“湟水流域谷地(东部城市群)裸地定期遥感调查”、“兰新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遥感调查”、“青海省重点区域环境监控一期项目”以及“青海省生态综合数据中心建设”等工作也给予了大量指导。

  2014年,刘昌孝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药材地黄中的常见成分“梓醇”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其功效优于传统的化学药物。这一发现直接促成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向外界高调宣布,公司先后成功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权的授权,准备将地黄提取物“梓醇”开发成一类降血糖新药。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以关键设备研制为重点攻克了产业化技术难关,建成了国内首个年产20吨地黄中提取梓醇生产线。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新药研发获得成功,那它不仅会给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也会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实践证明,院士专家与科研院所、企业无缝对接,把实验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并在破解难题中推动科研院所核心技术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青海高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青海省尤其是三江源区域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因此,如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对三江源乃至青海省的生态系统及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愿意全心全力去做好的工作,”周成虎院士说。

   院士带来连锁反应和溢出效应

  “院士专家团队能够给发展落后地区和企业带来的东西,不光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比方说吧,如果我们青海的一个企业拿着自己的某一项科研成果,到国家层面去寻求认可,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这个科研成果有了院士的参与,那你就会比较容易获得认可!”

  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能够汇集一流的专家和富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还能使相关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建站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

  “除了技术指导和最前沿的行业信息,院士的精神能给我们激励,院士的思想也能给企业指路。”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李飞深有体会地说。

  李飞至今还记得,去年夏天周成虎院士来青海工作时,白天跑野外,晚上熬夜分析数据,抽空还要指导年轻人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劳累,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年过五旬的人或许该有的懈怠。

  “大夏天跑野外,我们年轻人都累得够呛,周院士还是内地人,你说他能不累吗?但他啥时候看上去都很精神,对待工作更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让人感觉他的内心始终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这也是院士身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孙宝国院士合作建立工作站后,依托企业的硬件与经费投入,结合院士团队的技术优势,双方共建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应用研究中心,公司也因此迅速成为我省沙棘、枸杞等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领域的标杆企业。

   以顶层设计引领机制创新

  借梯登高,借智兴业。看过去,我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已经踏上“梯子”,正待蓄势登高;思未来,青海“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尚需理性“借智”,兴业前途漫长。

  对此,副省长匡湧认为,今后我省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建站步伐,柔性引进和吸纳“两院”院士和专家的智力资源、人脉关系、项目资金等优势。要努力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符合省委省政府战略布局、符合我省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引进集成、示范推广、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使院士专家工作站更好地服务于全省三区建设。要扎实做好各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联动,切实加大各相关部门的扶持力度,“以顶层设计引领机制创新!”(何敏)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