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延伸——海南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掠影

10.11.2015  11:05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无论是置身城镇街道,还是游走于农村牧区,人们感受最深和最直接的就是交通出行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今,从州府所在地恰卜恰到省城西宁,或是从恰卜恰到贵德、贵南、兴海、同德等地,均已纳入“两小时公路经济圈”。

  “十二五”以来,海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明确提出: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要求,着力投资和质量管理“两轮驱动”,形成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州级干线为主线、以农村公路为辅线的对外连接周边省州、对内畅通城乡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

  秉承这一指导思想,海南州交通人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筑牢交通、惠泽民生”为己任,以心血、汗水、智慧、意志乃至生命成就了海南交通事业东呼西应、南起北随的壮观,谱写出激越嘹亮,大气磅礴的奋进篇章。

  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海南州地处青海牧区与东部农业区的连接带,具有承东接西、辐射青南的门户地位,是青海西南部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 “十二五”伊始,州委州政府响亮地提出要“努力把海南打造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和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的桥头堡”战略目标。经过近5年的创新实践,全州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出项目投资增幅大、拉动效应强、服务民生好的持续态势。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走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二五”以来,全社会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总投资96亿元,其中国省干线公路投资78亿元,农村公路14亿元,其它投资4亿元。全州通车总里程达到11385公里,其中“十二五”新改建农村公路4963.73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21.7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5.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州36个乡镇、422个建制村和218个寺庙通硬化(沥青)路率分别达到100%、85%、和87%。特别是在“十二五”国家高速公路、西部“八纵八横”骨架为重点的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下,全州高速化公路通达里程1136公里,占公路网总里程的10%;等级公路达到9497公里,基本覆盖了城乡重点区域,形成了以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交通运输保持高质量流通,多层次的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公路客运量持续增长,完成道路旅客运输量3193.69万人、旅客周转量19.54亿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逐渐企稳回升,完成道路货物运输量3786.93万吨、货物周转量116.48亿万吨公里,公路运输的基础作用和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州36个乡镇、335个建制村开通了客运班车,通班车率分别达到100%、79.4%;十多万群众享受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成果。

  幸福路修到群众家门口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海南州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支持西部地区及青海等省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

  对一个贫困地区来说,交通的发展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便捷交通的期盼更为迫切。

  同德县特殊类三年扶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针对当时同德县73个行政村只有22个通油路,80%的自然村不通公路的状况,3年来省、州、县交通部门共投入资金3.8亿多元,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091.524公里,解决了5个乡镇73个行政村6000余户3万多人行路难的问题,为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同德县已成为全省牧区第一个实现县、乡、村三级路网和生产生活用电全覆盖的县,第一个全面解决人畜安全饮水和农村灌溉用水的县,第一个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建设、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全覆盖的县,第一个提前达到退出贫困县标准的县……

  在广大人民群众看来,最高兴的是党和政府把一条条治穷路和幸福路修到了家门口,有效解决了他们出行难、看病就医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也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共和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韩先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以前由于路不通达,公司刚成立时只有6台货车,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和道路的通畅,公司发展越来越快,现在已拥有各类大型货车107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170辆、出租车31辆、职工总人数达到1972人,不仅解决了近2000人的就业,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兴海县河卡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南夸多杰告诉我们,5年前出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村里的小路更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街泥浆,有时为了买一斤盐巴骑马要走一天。现在出村变成了油路,村里的道路也全部实现了硬化,群众靠公路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村285户藏族人家就有100多户买了汽车。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斗后言村村长南则加谈起这个话题更是喜笑颜开:以前村上没有路,有的村民患了疾病送不到县城就病逝了。为了通路,村上的人大代表每年都在县人代会上提议案,但由于萨拉山阻隔加上县上没钱修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13年,在全县扶贫攻坚中县交通部门给我们修了一条8公里长的路,现在村里的牧业合作社早晨挤的新鲜牛奶,村民们开上车10多分钟就能到县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