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老把式” 耕犁“新花样

24.03.2015  01:11

  入春以来,随着气温回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3.11万亩冬小麦全部返青,长势喜人。图为川口镇享堂村沿湟谷地两岸返青的冬小麦麦田。 石延寿/摄

  青海新闻网讯 人勤春来早农民备耕忙。进入三月,沉寂了一个冬季的高原田野热闹起来。

  当下正是备耕时,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李永福,一直惦记着今年春耕的事情。去年低迷的小麦价格,让李永福慌了神,他打算今年调整种植结构,但又不知道该种啥。“听说今年县农牧部门要在我们乡上搞油菜和蚕豆的高产示范区,那我心里就有底了。”

  一粒小种子,如何播种,透露出种植业结构调整转型“大信息”。

  “因地制宜,建成以申中乡、大华镇、巴燕乡川水和高位水地为主的胡萝卜产业带1万亩;落实以城关镇、大华镇、申中乡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带1000亩,打造露地蔬菜种植专业村3个;以日月藏族乡、寺寨乡、和平乡脑山为主建立青蒜苗产业带1000亩……”谈及种植结构的转变,湟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刘利青如数家珍般道出今年全县备耕“一盘棋”。

  种子尚未落地,种植方向就已明确。今年湟源县适当调整粮油生产面积,稳定饲草种植面积,要大力发展陆地蔬菜生产,稳步推进中药材种植,建立各种种植区主导作物优势突出、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科学轮作制度。

  一播一种,跳出“老把式”,高原农业正在耕犁“新花样”。

  “从前期督察、调研结果来看,今年春播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新技术、新元素,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农牧厅经济作物处处长毛建梅说。

  依托科技三下乡和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今年我省对各乡镇、重点村、项目实施村的基层党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农民开展了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通过培训,把致富“经”传送到田间地头,把科学种地的“要领”根植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去年,给我们村里配发了触摸屏式施肥专家系统一体机,自家地块缺什么肥料,需要施什么肥,输入相关信息就能查出来,方便不说,效率还很高。”说起农民种地的变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双泉堡村村民马艾撒满脸笑意。“现在种地和几年前传统的种地大不一样咯,大家都想着种点新鲜花样,效率好,还收入高。”

  庄稼年年种,还是那片田,但今年我省农民群众种田不仅花样又有翻新,而且田野里政策春风清新吹拂,良种推广补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补贴、粮食直补……一系列惠农政策逐项落实,让农民感到种田更有“兴头”。

  “今年我流转了8亩土地,打算全部种上胡萝卜,一方面有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它的收益比较好。”在湟源县种子管理站,记者见到前来购买种子的大华镇农民刘芝林。

  刘芝林说,几年前因为种地收入不高,他撂荒在外务工。这几年,国家对农民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他又重新操起老本行。“我今年就享受了好几样政策呢,种粮直补、农贷资金这些都享受上了,这样种地增收有奔头。”

  省农牧厅负责人介绍,为支持全省当前的备耕春播生产,今年,在继续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禽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水产良种补贴的基础上,我省将继续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持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断扩大农牧业补贴规模,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调动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采访感言

  又是一年春日来,春为岁首农为先。眼下,我省从东到西渐次进入春耕备耕关键阶段。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对全年粮食稳产、农业发展、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记者近日连续跟随我省农牧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春播备耕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从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对种植方式的改进、对种植后续收获成效的“预测”、“计较”上,记者深深感到,调结构提品质、精打细算产出附加值,如今已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动作为,创新种田、科技种田、与市场对接种田,如此一缕缕新风今春劲吹高原田野。

  农事需趁早,万事开局是关键。今年,我省提出力争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实现新目标,为农业转方式起好步,首先要抓好春季生产,为全年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