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18.04.2016  08:3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做的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工作,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要着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教育、践行、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机制的良性运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着力构建传播认同机制。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全体公民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公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公民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公民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能在公民头脑中扎根,又能在实践工作中自觉践行。

  着力构建实践养成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注重开展党员干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践实者。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广泛宣传普及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依据社区、村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等阵地,开展“公民修身”、公民道德评议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公民学有榜样、见贤思齐。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风气的形成。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活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实践养成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公民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公民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着力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制制度机制,真正使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的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行各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公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在制度建设中,要着力增强制度的严密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内容互补、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着力构建执行落实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确实抓好执行和落实,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生根。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量化细化责任,完善措施办法,扎实推进,取得成效。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搭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监督体系。强化督促检查力度,运用督办、约谈、专项检查、问责追究、执纪查处、通报曝光等方式,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的工作。健全完善奖惩问责机制,对好的行为给予肯定、赞扬,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问责、惩戒。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着力构建环境优化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要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种传播载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社会环境。要加大社会治理力度,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是矫正不文明行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保证。道德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也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解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违背核心价值观行为的治理力度,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要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形成社会压力,绝不能听之任之。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是化人、育人的,文化环境对人们的品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是价值观的基本承载,以其极强的渗透性和持续性,塑造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就要重视文化建设、发挥好文化的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主旋律是总要求,正能量是硬道理,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抓好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多办好的节目、多出好的作品、多提供好的文化服务,更好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