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就在身边】青海新闻网系列报道七 杨老师的“家庭学校”

05.03.2017  16:09
杨毛吉在“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道德追求”座谈会上发言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朵海平 摄影报道)她是模范,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她是好人,是人间大爱的奉献者、引路者;她就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大通县二中的老师——杨毛吉。

  3月3日,记者在“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道德追求”座谈会现场采访到了这位杨老师、杨妈妈……

  杨毛吉是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二十多年来,她不仅在学校教书育人,也在家中为那些“困难学生”建起了“家庭学校”,先后有六名学生成功地从她的家里走进了大学校门。仅仅因为她伸了一把手,因为她一年、两年或三年的付出,便成就了那些学生光明的未来。

  杨毛吉为师二十多年,她常常混淆了妈妈和老师的角色,她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家庭或出现了天灾人祸,或因病致贫,他们都渴望上大学,但他们自己无能为了,并且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甚至连假期都要在学校度过,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爱,性格越来越内向,不愿意交朋友,学习越来越不用心,没有理想,意志消沉,甚至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他们千疮百孔的破毛衣、他们露出脚趾头的破球鞋、他们的家人每星期从公交车上带下来的馍馍……这些都看在杨毛吉眼里,她的眼睛是湿润的,“我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唯一能寻求帮助的人,如果没人帮助他们,他们很难完成高中学业,走进大学校门。为了帮这些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我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为他们买衣买鞋,洗衣做饭,垫付学费。”杨毛吉这样说。

  “有一次,有个孩子来找我,他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吃不上饭,当时孩子那渴望读书的眼神和无法抗拒饥饿的疲惫,让我无法抑制住眼泪,我决定要帮他,留他在我家里吃住。”杨毛吉告诉记者,将这个孩子带到自己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年,而这个孩子只是她“收养”在家六名孩子中的一名。当然,她是一名教师,而且仅仅也是一名教师,她的收入是有限的,可她为了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心灵的归宿。她拉上家里人,拉上亲戚朋友们一起帮助,以她的话说是“在校内校外、家里家外想尽了办法”。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杨毛吉亲手缝制十字绣、丝带绣挂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励志;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快乐,获得自由精神的抒发,杨毛吉也经常抽空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寻找休息日和家长们一起参加活动……她说:“一个人的成长比成功、成才更重要,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常常会用道德模范、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实际行动教导一批又一批学生。”

  不知什么时候起,杨毛吉成了孩子们的口中的“杨妈妈”、“毛吉额娘”。“孩子们说我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看着他们意气风发地走向社会,我觉得曾经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每每听到人们夸奖我的孩子们和家长语无伦次的感激的话语,看着那么多人因为感动而眼角溢出眼泪,我为自己是一名老师而骄傲,我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杨毛吉说。

  最后记者问她:“你还会继续这么做吗?”杨毛吉坚定地说:“风景永远在路上,生命不息,行走不止,我收获了路上最美的风景!有生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做我应该做的事,继续这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