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吹响控辍保学工作集结号 确保义务教育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26.02.2018  11:32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王桂萍

   五年级学生冶阿西亚,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康各代村寺儿沟拉社,因其父亲交通事故死亡,母亲改嫁,家中只有残疾的奶奶和爷爷,为了照顾家人,她于六年级辍学。经老师、村干部多次家访劝学,爷爷最终同意让小孙女复学。去年9月1日,冶阿西亚又回到了昔日的学校,冶阿西亚落下的课程,也由学校专门安排的课外辅导老师帮助她补了回来。冶阿西亚重返校园,是我市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一个缩影。

  2月24日,海东市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坚决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为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今年海东制定了一系列的“控辍保学”措施,要求在全市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控辍保学”局面。

  力争2020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教育是民生之本。海东市着眼脱贫攻坚大局,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扶贫的关键和基础,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7年11月20日全省教育工作推进会后,海东市化隆、民和、循化三县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间共动员返校学生479名。但是,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与省上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在少数地区仍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和初中学生入寺、早婚、外出打工以及厌学辍学现象较明显。

  据了解,2017年海东市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94%的目标。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市7至15周岁户籍库人口中不在学籍库的人数达26000多名,占比达11.6%,7至15周岁在学籍库学生辍学2200多名。因此,进一步控制辍学率,仍然是一场攻坚战。海东市计划在2020年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确保义务教育一个孩子不能少。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控辍保学”工作会议指出,“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海东市在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时要求,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补短板、控底线的职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逐级分解目标任务,积极与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保证学生不辍学、不流失。

  会议强调,解决控辍保学问题,不是阶段性的,不是加班加点地找原因、找学生、找误差,而是要有效管理、动态管理,这种管理需要制度和机制的保障。这就要求各县(区)政府要引起重视,下大气力全面掌握本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情况。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要摸底核实、登记造册,加强家校联系,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缺乏,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制定措施落实家长责任。

  建立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是控辍保学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负责控辍保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导致学生辍学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布控辍保学举报电话,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积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控告。各县(区)政府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强有力措施,真正把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齐抓共管控辍保学的良好局面。

  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

  一位初中辍学生的母亲向记者反映,她最初听说儿子不上学时先是苦口婆心地劝,劝说无果就痛打一顿,但没想到“孩子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两天不吃不喝”,最后她也没辙,便任由儿子打工去了。目前,很多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明显低于中心校,不少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进入中心校学习后成绩差,跟不上,为辍学埋下隐患。

  针对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问题,海东市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快特色而有质量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完善对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加强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管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吸引力,让孩子们从小愿意上学。另外,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同时,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初中普职融合。各县(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统筹,通过在普通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组织普通初中学生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选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农村初中普职教育融合,确保初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为中职招生打下基础,提供多种成才渠道,使他们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有针对性地防止初中生辍学。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家庭情况和思想心理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性和获得感。

  扶贫控辍避免因贫失学辍学

  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青海省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是发挥教育脱贫攻坚作用的重要举措。从2016年春季开学起,我省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普通高中和中职三年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十三五”末前覆盖全省。

  海东市将进一步精准确定教育扶贫政策,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特别是把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民族地区适龄儿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完善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制度。各县(区)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扶贫部门、民政部门、安置帮教机构、残联组织,加强排查,摸清情况,针对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订扶贫方案,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此外,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各县(区)完善义务教育扶贫助学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保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升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