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水生态文明建设大潮

19.03.2015  10:52

   生态观察  

  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重要河流,每年有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输向下游,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先后出台“一号文件”和召开高规格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战略定位,向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动员令。

  也是这一年,青海历史上第一次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应运而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全面提升水利的安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形成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大水利’格局,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努力走出一条青海特点高原特色水利发展之路。

  由此,青海水利建设的又一崭新蓝图徐徐展开。

  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出台,到我省“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从逐年递增的水利投资,到水利改革的鲜活实践;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创建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不懈努力……我省“治青理政、水为大政”的战略定位愈加清晰。从“一号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饮水安全工程惠及万民;从防汛抗旱取得的明显减灾效益,到病险水库的强筋壮骨和中小河流治理的累累硕果……显现着我省水利建设的重大转变。

  2011年至2014年,我省水利累计投资达到200亿元,是“十一五”水利投资的2.2倍。

  在中央专项、省级配套、地方自筹、社会融资为一体的“大投入”水利投资体系的驱动下,一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全省“大水利、大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2012年9月27日,西干渠建前工程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拉开建设大幕;2014年12月10日,位于大通河谷的石头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2014年12月12日,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干渠工程正式全线贯通……以“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为代表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成果,为破解我省工程性缺水“桎梏”,优化水资源配置注入了强劲活力。

  针对全省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储备不足的现状,水利部门精心编制了《全省重大水利项目研究报告》《青海省水利发展战略规划》《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工程规划》《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规划》等规划项目报告,统筹推进河湟流域、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区和三江源区四大区域水利项目工作,蓄集峡水利枢纽等10项水利工程进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建设序列,引大济湟工程、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工程等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有力推进了农区与牧区、城市与农村、区域与流域水利事业的协调发展。

  民生是立国之本,民富是为政之要。

  “以前用水很困难,不要说养猪开饭馆,就连人吃水也是个问题,现在政府把自来水管道引到了我们农民家,用水方便得很啊!”湟中县田家寨镇毛家台村农民韩玉忠、李成秀夫妇这样说。享受着人饮安全工程带来的福祉,老两口搞养殖、开饭馆、盖新房,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富足而惬意的生活。

  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有117.8万名农牧区群众和韩玉忠夫妇一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安全水。据了解,至“十二五”末,全省将全面解决128万名农牧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到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连续7年突破100万吨大关,实现“九连增”,水利功不可没。 “十二五”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了湟水流域、柴达木绿洲等4个打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统筹实施了湟水流域、海南台地、柴达木盆地3个百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了湟中、互助等2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同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开展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增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26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24.39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随着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北干一期、李家峡、公伯峡水库灌区等工程的基本建成,今年有望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

  水生态文明根植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我省“生态保护优先”的沃土。

  据调查,我省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35.43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9.05%,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5.2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3%。

  “十二五”以来,我省水利部门为摆脱“水少、水多、水脏”困局,走出一条“人水和谐”之路付出了不懈努力。

  全省水利部门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水保生态建设。实施了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95平方公里,涌现出西宁长岭沟科技示范园、火烧沟流域、民和县城周边流域、湟中县县城及塔尔寺流域、同仁县南当山流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工程,为全省水土保持治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下,编制完成《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农业节水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水利发展规划,为改善水资源配置、优化供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和黑泉水库等3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建成了省级水资源管理中心和西宁、海东等4个水资源分中心,新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信息中心1处、分中心6处,开工建设了海东水文巡测基地、玉树水文分局及新寨等水文站,完成全省取水许可台账系统、黄河流域水量调度信息系统、43家重要取用水企业水(电)量信息采集点建设任务,水资源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国家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和水质达标率目标提前实现。

  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入崭新的阶段。统计显示,试点城市用水总量控制在核定指标之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28%,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也都实现了试点确定的指标。全省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新的开端,大力发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技改和重复用水工程建设,启动青海省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两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创建了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河湟谷地,荒凉的山塬河谷绿色葱茏;瀚海大漠,沙生灌木林焕发着生命的原色;三江源,玛多县再现“千湖之县”迷人风姿……沐浴着构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曙光,秉承“生态立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正一路高歌。

 

   守护好“生命之源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我们要记住这个日子,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时候,“水污染”这个危机也悄悄向我们走来。

  据报载,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广阔地区由于过度用水,已使地下水位达到了“水峰值”。我国七成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做饮用水水源。

  与此同时,严重超标的废水、废物和废气的排放越来越多,饮用水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据水利和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有1.9亿人饮用污染水,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监察部统计显示,全国水污染事故每年约在1700起以上。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样,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与生活健康,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又一个严峻挑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所不同是,水污染其风险性和危害往往被忽视或低估,因为我们肉眼一下子看不到地下的水是否污染了。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动植物生命体都离不开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包括更严格的水污染执法与监管,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以此来加强对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我国的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意味着从国家层面上已经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为我们保护水资源指明了方向,无疑是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准备的最好礼物。我们不仅需要记住这个日子,更需要借助这个纪念日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做点事情。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管水、用水、治水、护水等等。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到了69%。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废水排放总量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1年至2012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从2001年的433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685亿吨,12年间增加了252亿吨,平均每年多排放了21亿吨废水。

  由此可见,在治理水污染工作中一个重点就是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积极开展惜水、护水、节水主题宣传活动,选择一些县市先行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流域州、市县水生态文明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通过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等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努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点击  

   我省45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实现监测  

  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全面建立了省、市(州)、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水资源管理四项指标纳入各市(州)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修编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发布第一批全省重要及一般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45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实现监测。

   我省10个项目进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  

  2014年,我省总投资338亿元的23项重大水利工程上报国家审查审批,其中10个项目进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

   今年解决 44.8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全省水利部门继续把保障农牧区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作为最大的民生项目来抓,全力打好攻坚战,年内解决44.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与此同时,加快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谋划好“十三五”农牧区饮水提质增效项目规划布局。

   我省新增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4年,我省新增澜沧江、巴音河、金子海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至此,我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12处。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