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支书让小山村悄然变样
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宣讲十九大主要内容
与机关联姻支部共同开展固定党日活动
“现在条件这么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也遇上了王书记这样为大家着想的好书记,我要高高兴兴地多活几年哩!”近日,记者走进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75岁的老人张富贵和村里的老人们正在散步、聊天、锻炼身体,心情格外舒畅,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广大村民共同的心声。
“原来我们住着土坯房,睡的土炕,现在村里好多人家都盖了二层楼,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家家都有,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有的人家里还买了小汽车,我看这和城里人的生活差不了多少。”72岁的村民赵雄邦说道。
如今,在村里的小广场,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案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前两年刚建成的文化书屋里各种书籍摆放整齐。干净漂亮的广场上,放学的孩子们在打球,嬉戏,快乐在这里延伸,梦想在这里放飞……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寺台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依靠党的好政策,也因为村里有一个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支书王昌盛。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四处奔波,争取项目和资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党员群众对老书记赞不绝口。
“好项目带动全村人共同发展。”这是王昌盛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增加农户收入,王昌盛从农业部门争取到千亩马铃薯订单,由农业部门提供种薯,并统一收购,解决了无处销售的后顾之忧,仅这一项收入,就占到农户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时值金秋十月,农民们喜获丰收,每户收益增加近千元。
近几年来,王昌盛积极到区上、镇上争取危房改造项目资金800万元,截至目前,全村210户农户告别破旧危房,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子,家家购置了现代化的家具和电器,群众生活焕然一新。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全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全区和镇上的各类就业培训20余次,鼓励他们外出务工。据统计,现在全村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已发展到150余人,季节性短期务工人员约80余人,年创劳务收入近100万元。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群众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是王书记惦念最多的,平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慰问看望,为他们争取危房改造项目和相关的生活补助金,并将村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全部纳入了低保。
“王书记真是一个公道的人,给村里最困难的人都放了低保,还时不时去看望他们,有啥好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书记谁不喜欢?”党员赵占德对记者说。
走进王昌盛的家里,只见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牌,海东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安区优秀老龄工作者、平安区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奖牌见证着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和担当。对于这些荣誉,王书记淡淡地说:“那些本本只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更应该好好地工作呀!不能对不起这些奖牌。”
“己不正焉能正人”,王昌盛深知这句话的道理,他将这句古训当作座右铭,时刻警醒。当了村支部书记后,经常遇到别人给他送些小礼品,请求给予他们危房改造或奖励性住房建设项目以及低保等事情,他都是婉言拒绝。王昌盛常说,“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必须记住,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只有我办事公道、公正,老百姓才能信服我,才能凝聚人心。”
王书记在工作中发现,随着村子逐渐富裕,村干部和村民反而有了隔阂。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公开的村务财务没人看,背后却猜疑村干部。这些问题的根子在于村里的工作公开透明不够。了解这个原因后,王昌盛立即从抓制度入手,让村民全程参与决策过程,使村民监督委员会真正起到作用。
党员引领造福周边群众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头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在他的带动下,村级党建工作明显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发挥。
“以前如果不开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村委会的门一般都是锁着的,现在村委会天天都有人,连礼拜天都有。因为我们村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这样既方便了办事的群众,也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民们都举双手赞成呢!”村主任赵啓德说。
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了,美化、亮化也要紧跟其后。在全区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王昌盛动员村民打扫村道、广场,清除垃圾死角,在道路两旁、巷道、大门口都种上了菊花、八瓣梅、金丝莲、德国梨花等二十多个品种的花草,并由专人负责施肥、除草、管护,使整个村庄处在鲜花绿树中,香气袭人,忙完农活的妇女们坐在鲜花旁,做针线、说变化。
在担任村干部28年以来,王昌盛带领群众致力发展经济、造福群众,使一个昔日的落后村一步步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现在的寺台村成为乡风文明、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群众富裕的文明村,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并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海东最美乡村。
如今,走进寺台村,只见巷道干净整洁,楼房错落有致,路边有太阳能路灯,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处处显露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一幅舒适和谐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作者:胡生敏 韩世花)
乐都强化人才支撑助推跨越发展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着重从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环节入手,着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乐都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
据了解,乐都区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实地调研,确定人员,全面开展人员考录工作。2017年,共完成212名人才的考录工作,预计年底可正式分配上班。同时,协同乐都区委“三基”办,组织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完成了4681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培训和3110人通用基本能测试工作。通过多举措、多渠道培训,使全区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乐都区完成事业单位工程系列、农林牧系列初级职称评审和中高级职称审核上报工作,全面推进教育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完成486名公务员,469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9名大学生“村官”,23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2016年度的考核评鉴。严格执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审批制度,研究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83人,计算工龄92人,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17人,企业正常退休99人,灵活就业人员审批工作80人,历史遗留问题人员审批43人。(作者:周晓华)
民和万余户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今年以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将保障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点抓手,大力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全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保障群众的住房安全。
据了解,今年民和县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10549户,其中建档立卡住房困难户3630户。截至目前,已开工7920户(不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其中建档立卡住房困难户2900户;已主体竣工4380户,其中建档立卡住房困难户1747户。在今年危旧房改在项目中,建档立卡住房困难户每户按4.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非建档立卡住房困难户每户按3.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切实减轻了住房困难户的建房负担。
危旧房改造项目事关百姓安居的民生大事。为确保工程质量,给住房困难户一个真实意义上的安全住房,民和县住建部门对建房期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定期跟进监督检查,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做到改造一户、销号一户,改造全程有迹可寻,严格执行危改建设标准,严防危改超标或不达标,确保危房改造工作规范推进。(作者:金显花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