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贯彻“新要求” 落实“新任务”

30.11.2014  12:34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调整情况答记者问

   11月27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我省“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及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调整建议》,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两项经济指标做出调整。本报记者就全省“十二五”规划执行总体情况、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调整的背景、必要性等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

   记者:我省“十二五”规划已实施近四年,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总体实施进展情况。

  负责人:“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完成较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概括起来讲是“七个新”。

  一是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二五”前三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超过规划进度目标0.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6%,超规划进度目标6.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累计投资5758.26亿元,年均增长31%,超规划进度目标11个百分点。规划确定的铁路、民航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建成投运,全省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特色作物种植比例达83%,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1.5%。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业等迅速崛起,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青海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三江源一期等工程如期完成,三江源二期及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下大力气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西宁空气质量持续改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四是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2013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9499元和6196元,三年年均增长12.1%和1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59︰1缩小到3.15︰1。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一批民生指标跻身全国或西部前列。

  五是区域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东部城市群和海西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玉树灾后重建,加大对藏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六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深化医药卫生、户籍制度、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等方面改革,彰显了青海特色,激发了市场活力。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合作、对口帮扶取得突出成就。

  七是社会管理取得新进步。颁布实施了《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综合施策,在稳增长、调结构、生态环境保护、“三基”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确保了经济平稳增长,主要指标保持在目标区间。特别是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德令哈机场投运,兰新二线、西宁站改、西格二线、花土沟机场等项目将在年底建成或投运。

   记者: “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这么好,为什么要调整预期指标呢?

  负责人:适时合理调整经济发展预期指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央要求,基于宏观环境和面临任务的重大变化,省政府组织对我省“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预测,提出了部分发展预期指标调整建议,按程序报批、审议通过。这次评估和调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和缓慢增长期,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10%以上的高速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动力从依靠资源、投资、环境等要素驱动转向主要依靠科技、人才、制度等创新驱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青海的发展,与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与国家政策取向密切相连。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经济新常态作为分析形势、思考问题、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坚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方向目标,顺势而为,调整部署,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切实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二是坚决贯彻“生态保护第一”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治青理政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做好青海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要充分认识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我们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勇于担当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责任。

  三是全面落实结构调整硬任务。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动力主要靠投资,产业主要靠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再加上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各项要素和指标都绷得很紧,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承受短期阵痛,以合理的经济增速,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过剩产能创造必要条件,为培育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兴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综上,迫切需要我们在坚持“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顺应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形势的重大变化,合理调整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的关系,科学引导社会预期。

   记者:这次对“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预期指标做了哪些调整?

  负责人:2011年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人口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确定了28个指标。这些指标总体进展较好,绝大部分可以如期完成,不用调整。但生产总值等指标受诸多因素影响,完成规划预期目标难度较大。本着总体保持稳定、个别适度调整的原则,这次对经济增速及与之相关的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并相应调整2014年部分预期指标。主要调整两项,一是将全省“十二五”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2%调整为10.5%;二是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口径调整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划确定增长15%的预期目标不变。同时,将2014年生产总值预期增速由10.5%左右调整为9%以上;将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增速仍按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2%不变。

   记者:这些经济预期指标调整后要进一步抓好哪些后续工作?

  负责人:据预测分析,以上预期指标调整后,在全国仍处在较高水平、靠前位置。要圆满完成调整后的目标,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决不能松劲、不能懈怠,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加快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等,要以更加扎实有效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促进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季)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