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以“红色党建”助力绿色生态

14.11.2017  14:36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都兰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开展扶贫攻坚和环境保护大会战的同时,将党组织载体、基层乡镇发展有效融合,用“红色党建”推动非公企业、产业乡镇、和谐乡镇的绿色崛起。

   党建与环保融合建设绿色企业

  都兰县各级党组织做到“四个到位”,以高度重视的思想认识自觉配合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召开非公企业党组织“三个讲清楚”工作会议,要求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治体检,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鲜明的政治态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个别谈话。围绕“三个方面”对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开展个别谈话,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责任意识。签订责任承诺书。全县7家非公企业负责人同都兰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签订《环保督查承诺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品牌。开展督导检查。在全县各非公企业中开展督导检查,实地了解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规范生产,坚决做到环保问题不放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党建与项目融合建设绿色产业

  都兰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保障脱贫攻坚,着力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脱贫优势。产业联动。坚持生态立县,着力建设国家级现代枸杞产业园、藜麦加工示范基地、青海省饲草料种植加工和防灾储备基地、百亿元黄金产业基地、百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及高原文化旅游名县。初步形成了以枸杞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藜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稳步推进和黄金、多金属、风、光资源整装开发利用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到2016年底,枸杞产业对都兰县经济的贡献占29.72%,黄金产业对都兰县经济的贡献占41.96%,新能源产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占2.1%。逐渐形成了党组织+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三核驱动、循环发展的格局。村社联营。积极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方式,探索实施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党组织+园区+贫困户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托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以柴达木枸杞为主的沙产业。在有效带动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初步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探索出了一条高原生态防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多赢之路。村村联建。结合部分贫困村区域相邻、环境相似、产业相同的实际,确定了抱团取暖、联村并进、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建立经济发展联合体,以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运作做强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2707户农户参加企业或合作社经营,户均可增加收入6000元。全县种植采摘务工人员达3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05亿元以上。

   党建与文化融合建设绿色乡镇

  都兰县有效发挥文化党建工作互促互进作用,为和谐文明的绿色乡镇助力。把党建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创新优化党员活动日+文化活动载体,坚持一镇一色、一村一品的文化理念,大力挖掘重点区域的村镇人文资源,在全县106个行政村党支部中提炼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全力建设群众精神文化家园。通过将环保工作融入“柴达木之夏”文艺演出、“乡村风”文体展演等活动,提升了村民环保意识,带动乡镇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乡容镇貌越来越美,各类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邻里关系和谐融洽。今年,各乡镇、各单位共计开展15场演出,在全县反响热烈。开展群众文艺作品展览,集中展示农民自创的绘画、书法、唐卡、剪纸等民间工艺品,使农民自觉融入到建设新农村、保护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中。

“温暖之路”通向致富路
前 沿 打造“党建+X”模式,建设厅
都兰县亲商暖商投资兴业结硕果
  青海新闻网讯 都兰县依托枸杞、新能源等主导产业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