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哈西哇村的蜕变

15.11.2016  22:34

  青海新闻网讯 “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投资办厂,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从无电到有电,再到村里通动力电,电力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11月2日,说起哈西哇村的脱贫致富路,哈西哇村“第一书记”感概万分。

  “哈西哇呀哈西哇,土路土房土窝窝,拦不住姑娘往外嫁。草皮挡不住牛羊啃,有女不嫁哈西哇……”在都兰县宗加镇哈西哇村村民间曾流传的顺口溜,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了哈西哇贫困村的形象。

  离都兰县城百余公里的哈西哇村,全村41个牧户零星分散在316万余亩的草场上(哈西哇村的地形十分复杂,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湿地,呈两极分化,仅有55亩草场能用),逐水而居、挡牛放羊是村民生活的惟一指望。牧草日渐稀疏,草山的沙化日益蔓延,脱贫成了哈西哇人心中强烈的渴望。

  2014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加快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步伐,11月,35千伏宗加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哈西哇村27户无电户用上大网电,让哈西哇人看到了希望。勤劳的哈西哇人大胆地提出了建设“高原第一村”的梦想,在州县扶贫部门及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核减牲畜、以草定畜、划区轮牧,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高原牦牛改良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合作社专业养殖,村民的收入提高了,草原也重现勃勃生机。

  “电网改造前,大伙好不容易凑钱购买了几台饲料机、搅拌机成了摆设,毫无用武之地,现在好了,电力充足了,我觉得机器每一次欢快的转动,转出来的就是钱。”提起农网升级改造带来的变化,村民巴图不禁喜上眉梢。

  原有50千伏安的变压器维持全村日常用电已是捉襟见肘,为了让村民用上舒心电,解决“卡脖子”“低电压”问题,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对都兰宗加、诺木洪等地逐村逐户展开排查,重点排查线路延伸不到位、客户家中下户线过长、变压器容量不够等原因造成的低电压问题,积极储备项目,并通过增容、绝缘化改造、加大线径等措施,加快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

  尝到甜头的哈西哇人,将发展目光转向枸杞种植上,看到邻村的村民们靠着一棵“小红果”,闯出了生态和经济两全其美的路,哈西哇人“眼热”起来。跑资金,学技术,购买良种枸杞苗,在诺木洪农场承包了50亩枸杞地。经过一番起早贪黑的滚打,哈西哇人从枸杞上摘下“第一桶金”,种植规模也由从最初的50亩枸杞地发展到如今的5000亩。

  “近几年,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用电负荷猛增,仅2015年宗加地区新装客户专用变就达到100台以上,125千伏安以上的客户变达到600台,线路处于满载运行,年均负荷增长率达到75%,位于海西地区前列。”都兰县供电公司副经理裘建云说。

  为满足枸杞灌溉用电需求,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紧密结合农网工程建设和三项动力电入村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农网工程投资力度,确保动力电全覆盖,动力电运行平稳,加大各类增容改造力度,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016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根据青海省政府“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电网规划要求,投资89.05万元,实施都兰10千伏诺五路宗加哈西哇游牧民定居点通电工程。

  “你们供电公司为我们解决了供电难题,我们还你们安全优质的施工环境,我们蒙古人讲究的是良心互动。”哈西哇村“第一书记”说。

  当哈西哇人得知35千伏哈西哇变电站建设需要征占枸杞种植地时,全村50户原住居民集体签字,无偿转让10亩枸杞地用于变电站建设。

  “当我拿到合同书时,激动的手都哆嗦起来,这是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拿到的第一份村民集体签字同意的合同,意义重大而深远。”裘建云说起当时的情景,泪水不禁在眼眶内打转,掷地有声说,“投之以梨,报之以桃。只要有负荷发展,我们就能满足村民们的用电需求,为哈西哇村经济长足发展,提供可靠供电。”

  35千伏哈西哇变电站的建成,对治理当地低电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附加值的枸杞深加工产业将为村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按照里程碑计划,该变电站将于2016年12月30日落成。首期安装1台3150千伏安的变压器,2回出线,预留4回出线。同时,110千伏诺木洪变II期扩建和10千伏配套工程、同塔双回线路正在筹划建设之中。负荷发展伴随着农网再升级改造,为哈西哇村带来了日新月益的变化。

  如今的哈西哇,在强劲电力的支撑下,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26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46万元,全村提前实现了家家都有汽车的目标。不久前,在鞭炮声中,全村41户村民重新规划的48套二层别墅楼安居工程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