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创业康都 ——记都兰康都医院院长朱全荣

19.09.2016  16:09

漂泊数载,依旧扎根乡梓;心怀仁术,不忘济世惠民。他生于贫困,长于大山,不以为寒微,不以为挫折,在社会上练就了一番能力、经历和阅历,还有伴随而生的创业资本。在他坐拥康都医院之时,伏笔早在他的日常细节中埋下。医道与创业,在他那里水乳交融,交蒂并生。
 
 
与行医结缘,为生命点灯
 
当2015年康都医院揭牌的那一天,朱全荣大概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庭教育距离医院、医生这两个关键词有多么近。自己的父亲是一名为基层人民服务了40多年的老医生,深受人们的称赞,耳濡目染之下,对医生充满了亲切和温馨的记忆。而母亲更多是生活在病中,痛苦和难受的状态令他不忍想起。就这样,一颗为医的种子在心里栽下一颗种子。如果这是种子,那么他后来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临床医学系的职业医生之时,便离他的医生之梦又近了一点。
很多了不起的成功,看似辉煌灿烂,常常是起源于点滴的积累、细节的进步。家庭之教育、个人之选择,决定了千里之外的状态。看到医生如同魔法师一般,令沉陷在痛苦中的人容光焕发,好像园丁之于萎蔫的花草一样,不由得心生自豪。成为一名医生,进入医院,这是他走出大山之前的打算,不过“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他冷静沉思自己的能力,看透梦想二字的蛊惑之处需要脚踏实地的车辙来刻录。也许当时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医院,这样的想法尚且朦胧,然而他准备的一切,都孕育着此种结果的诞生。所以不妨说那时候的他,将梦想掩于唇齿,放脚步丈量远方。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保持热情的保障,而使他继续下去的,是走出象牙塔之后见到的尘埃与艳阳。所谓尘埃,指的是现实经验。青海康乐医院和仁济医院的工作使他学习到了医院管理、病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验。在医院见到那些医生和院长,把他的梦想助推了一大步。彼时,确实是一个闪念,但是朱全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实践于举手投足之间,他从不计较一年多的辛劳、没报酬,如他所言:“人在一个地方工作,赚不到钱,赚能力;赚不到能力,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这样看来,从未吃亏,所有的暂时不尽人意,都为大器晚成奏响序曲。这边是艳阳。
 
 
入社会历练,成通达之人
 
脆弱的娇花存亡在旦夕之间,苍劲的虬干不畏冷风苦雨的刁难。最佩服的,还是朱全荣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和以慢取胜的精神。由此,他乐观外向,心胸豁达,不计较实习期间跑东跑西,分文工资没有;他以慢取胜,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什么是别人身上最珍贵的。锐利如此,大智若愚如此,岂能不成功?
早在学校,他就带领学校贫困生到学校食堂打工,一起承包学校的公共卫生,扫楼道、操场和院子,放假去发传单,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开办小话吧等等。他从来知晓父母的难处,也知道:在学校,学习的不只是知识;在医院实习也不是为了一点工资;在转战广州时,收获的不单单是工作。他是那种以慢取胜,志在他处的人。
当他在医院实习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短板,那就是视野和境界狭窄。于是他来到了大城市广州。从青海到广州,巨大的跨越不仅包含着内陆、沿海和西部、东部的差异,重要的是这里开放化程度很高、经济尤为发达,聚散着八方来客。在这里,他的眼界被打开了。然而迎接他的首先是失窃,他的各种证件都丢了,只好寄身于小饭店。广州的快节奏生活、五光十色的人群和各种机遇让他充满干劲儿,尽管陷入奔忙也乐此不疲。推销烤鸭、推销啤酒、做直销、做医药代表、做股票咨询师等等,每种工作背后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人员构成,他和那些客户、行业打交道,大大开发了沟通技能、工作视野。尽管每天要忙到晚上两三点才睡,还要每天看一本书,也不以为苦。数据和语言时常是苍白的,粗线条的,请大家想象一下,在广州人潮鼎沸的夜晚,远处的霓虹化作眼中闪烁的星芒,车辆声音交融成一片,在出租房里的朱全荣拖着疲惫的身躯和通红的眼睛,从那些不解的电话顾客声中解脱出来,努力闭上眼睛,忘记这一切,埋入昨天的生活。或者,在本子上记下一天的收获与失利,整顿一天的愁容,换上好心情。经年累月,他在社会上历练出了一种本领,摸清人心的所向,从更为宽广、高远的角度和心态上俯瞰他人、社会。别人不解,不怪;别人不信,不悲;而他修得从容与豁达,刷新了视野与心态,锻炼了能力与技巧。
 
 
汇多方之力,以医者为业
 
生于斯,长于斯,还要仰赖于斯。朱全荣和医生、医院的遇合,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他返回家乡,用新面貌来经营医院,在帮助福建一些老板管理医院时,加上从前的经验、阅历,事业蒸蒸日上,薪酬越来越高。但是他没有把为别人打工作为长久之计。在合伙人的提醒下,他焕发为家乡人造一家好医院的想法。
事实上,他的理想早已喂大了,在多年的培育下。建设自己的家乡,改善本地的医疗环境,是他对医生天职的最高认识。他看到当地本县没有正规化、现代化的民营医院,决心填补这一空缺。2015年,他联合两位朋友,一起开办了青海都兰康都医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多年积攒的人脉、经验发挥了作用,以前一位做医药代理的朋友,免费铺货20多万,装修则是自己的团队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同时,国家政策的鼓励,令他备受鼓舞。多方之力被他汇聚起来,如百水入川,恰如老子所言,“水善处下,故为百谷王”,虽然开了医院,做了老板,但他并没有忘记保持谦和冷静的处事态度,一方面,他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建设专科特色科室,开设康复理疗,不断增添和改善医疗设备和服务态度;另一方面坚持做大公益品牌,在当地的门户网站,杂志,报纸,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开设流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谈起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前景规划,朱全荣丝毫不讳言自己的雄心:购买规划用地,建设康复理疗中心;购买医疗车,投资建设移动流动性体检中心。没错,他的目标就是打造青海一流的民营品牌医院之一。在别人来看,朱院长在民营医院丛生辈出的今天,有条不紊,方向清晰,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相信康都医院会越来越好的。此外,朱全荣心怀责任,体现着医者情怀,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参与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帮助患者预防、接种,建立公共健康卫生档案,在村级帮扶工作中,参加县里医疗扶贫下乡,义诊,赠药等。医者之大,在以伤者之悲欢,为自我之哀乐。无疑,朱全荣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