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神与酒神的联袂狂欢——首届“昌耀诗歌奖”颁奖典礼随想

18.11.2016  13:02
来源:青海日报

  

  1

  2016年11月6日。青海高原土族之乡青稞酒城。

  由于一位昆仑一样浑阔沉雄的“圣徒”般的诗人和一种燃烧在高原犹如“格萨尔传奇”的青稞酒,在冬日莅临的西风中邂逅,点亮了一盏激扬而又澄明的精神烛火,在这遥远的西部小镇、三江源头、乃至在国内外众多诗人、诗歌爱好者以及追求善与美崇高与神圣的人们的心灵中幽幽闪光,构成了一幅充满温暖充满欢愉充满希望的灿烂星象,廖远,深邃……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怀着崇敬之情参加了这次盛典——首届昌耀诗歌奖颁奖典礼。曾经激烈角逐,首届昌耀诗歌奖桂冠由李南、谭克修、姚风(澳门)三位诗人夺得,可谓实至名归。

  颁奖典礼上,全国诗歌与诗评界名家荟萃,特别是当代著名女诗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舒婷女士莅临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这位当年在神女峰前,放歌“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的诗人,在岁月的磨砺中更显沉静、内敛和淡定。

  无疑,这是一场诗神与酒神的联袂狂欢,其滥觞于青海高原,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在汉诗江河掀动世人瞩目的波澜,再造诗歌昆仑的神话。

  2

  酒香氤氲的威远小镇。

  在那座始建于明代的鼓楼西南,就是驰名高原、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一场与诗歌结缘的盛会,这里的氛围显得既热烈醇厚又风雅飘逸。诗风吹送酒香,酒香浸染诗风,在每个人的心中流转,流出小镇,流遍高原,流向远方……正如颁奖典礼的主题词:诗的青海,酒的高原,我仿佛看见诗神与酒神在诗歌的蔚蓝里沉醉,在青稞的火焰中狂舞。我甚至听见几千年前在湟水岸边踏歌的祖先,趁着酒兴,传唱一位聪明歌者创作的新……诗歌诞生了。

  在风中飘动的蓝色旗帜上,一个名字响亮于耳:昌耀;在木刻的悲悯孤绝的图像上,一束目光洞穿尘世,望见前方灶头,奶茶滚烫的黄铜茶饮……一个诗人在西风凛冽的初冬复活了,为朝圣者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精神之灯……

  昌耀在单薄朴素的衣衫下藏裹着对世人、对宇宙无比关切、热恋和慈悲的诗魂,又从昆仑山麓、三江源头,从巨人般躺倒或屹立的河床,从哈拉库图古城堡和边城西宁的24部灯下向我们蹒跚而来……

  在春日和煦的暖阳下,在冬日弥漫的风雪中,昌耀独行在这片高陆之上。这阳光充沛、地脉沉厚的莽原自古以来就充盈着神性充盈着诗性。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在草原深处流转不息,一代代续接着一个民族的英雄情结;而如“青铜树枝”般的“花儿”在河湟谷地四处绽放,哀怨,痴恋,高扬,低回,诉说着民间烟火、隐秘情事……

  面对高原,昌耀灵肉痛苦和狂喜的风钻一寸寸掘进岩层,采撷出一颗颗历史和自然磨砺锻压的诗的结晶,折射出诗人宽厚忧患悲悯的人文情怀和深邃高远灿烂的灵魂星空。著名诗评家燎原先生对诗人的评介更是深入骨髓——

  当我们今天再来看待昌耀时,会获得比之以往更清晰的认识:深重的苦难感和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气质,现代生存激烈精神冲突中悲悯的平民情怀和博大坚定的道义担当,构成了他在精神和诗艺上对于当代诗歌的双重遗产。

  此时此刻,在高原小镇的这个午后,透过诗人沧桑的目光,我陶醉在半个世纪前那个麦酒飘香的黄昏。那是在祁连山的深处,初春时节,一个飘雪的薄暮,一缕缕酒香随着升起的炊烟在山野里弥漫开来,迎亲的马队踏着被幸福和喜悦染红的雪花出发了……生活困厄的诗人在被麦酒陶醉了的翌日早晨,看见春神——扎麻什克人迎娶的新娘翻越达坂雪山而来,犹如诺亚的鸽子衔来的橄榄枝一样,彰显比死亡更加勇武百倍的生的希望——

  酿造麦酒的黄昏,

  炊烟陶醉了。巷陌陶醉了。风儿

  也陶醉了

  河岸上,雪花是红的。

  扎麻什克人迎亲的马队正在出征。

  向着他们颤动的银狐皮帽,

  冰河在远方发出了第一声大笑......

  在醉了的早晨,

  扎麻什克人迎回了自己的春神

  是啊!在这位诗歌圣徒重返高原的午后,一派蓝色的旗帜在风中絮语,我仿佛听见那生命的挽歌与颂辞回荡在耳际,沉雄有力,荡气回肠——

  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

  爱的繁衍与生殖

  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

  更勇武百倍!

  3

  “昌耀以他旷世的奇才,牢牢抓住高原大地,穷尽一生来堆垒、塑造它内在与外在的精神图像,他将苦难的命运、冷峻的沉思以及对艺术无比的虔诚镌刻进一行行奇崛的文字,使他的诗篇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曲曲绝唱……”首届昌耀诗歌奖获得者李南女士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

  我想,只要人类存在,诗歌就不会消亡。存活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诗歌,就是诗人灵魂与血肉的舍利子。如果说,昌耀毕其一生,穷其心智堆垒构筑起了一座神圣峻巍的诗的高原,那么,那些后来者与昌耀一样具有悲悯情怀、正义担当的诗人们也已经或正在崛起为一座座高山峻岭,构成一道道令人仰叹的诗歌风景。而李南就是其中一位。

  倘若没有昌耀的机缘,也许我就有可能错失李南那道美丽的诗歌风景。认识李南的诗歌,是从登载在《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那首《八行诗》开始的。那一行行诗句犹如温柔的利箭,一支支射向你的心灵深处,使你改变认识世界和洞察万物的视角,进而矫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李南的诗开辟了另一新的维度,从那个维度观察,世界将会呈现另一个样子。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她这首精短的《八行诗》——

  在雨中发一会儿呆,

  向那对甲虫情侣微笑一下。

  日子,尽可能从容起来

  激情,请不要瞬间燃烧殆尽

  留一点回忆给未来。

  留一点氧气给郊外的紫苜蓿。

  让时间成为流年

  让我们在罪中堕落得慢一些。

  读李南这首诗的时候,我很自然联想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在众生中》:“我原本可能拥有/不同的祖先,/自另一个巢振翅而出,/或者自另一棵树/脱壳爬行……”与刚刚荣获昌耀首届诗歌奖的李南相比,她们观察宇宙万物的视角是多么惊人的一致,她们从一个巢或一棵树,一对甲虫情侣或一支野外的紫苜蓿身上发现了世界万物的深层联系与本真之美,使自我小抒情蜕变为宇宙大寓言。

  而李南就是从青海高原走出去的一位优秀诗人。她的灵魂一定受过高原阳光与冰雪的熏染,她的血脉里一定奔涌着长江、黄河的涛声。她的诗歌给人温暖或悲怆的力量,在对命运的承担,拷问,探索中揭示呈现世相内在、本真、独特之美。有人说她的诗歌沿着思想与心迹互为摩擦与捕捉的路径,注重语言的细部处理和节奏气息的调节与语义的深度契合,使叙说主体在抒情的节律中焕发高亮的精神气象。

  当李南捧起那座昌耀诗歌奖奖杯时,我突然发现她捧起的不只是一座奖杯,而是一棵金光四射的精神大树和一片神圣的高原厚土,是一份诗歌的荣耀,也是一份沉重的使命……

  4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壮美的山川自然,使这里成为孕育诗歌的高天厚土。时光流进二十世纪时,在一个伟大时代的风雨历程中,在这座高原上也塑造了一座昌耀诗歌的精神昆仑。同时,在土乡这个小镇,一个青稞酒的神话也日益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在这片神性高原,诗神与酒神共舞,一个嫣紫姹红的诗歌的春天正踏歌而来。那歌声带着雪山的凛冽峻峭,带着草原的茶饮奶香,带着河湟谷地的麦酒清醇……

  在昌耀诗歌精神的召唤下,再加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举办,为青海诗歌生长营造了特殊的环境。正如省作协主席梅卓所言,诗歌让这方最美湖泊跃升出地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青海因此而披上了一层诗歌的荣光,也因此提高了青海的精神海拔。

  青海诗人们在苍茫的西部大时空中,以独立卓绝的精神艺术探险,坚持对高原本质的追寻和生命困境的超越,进而形成自由庄重的创造力人格。青海本土一个奋力前行的诗歌方阵也已见雏形。

  诗神与酒神共舞,召唤着高原上的诗人们向新的海拔进发。你听,那世纪的呼唤,正在响彻高原——

  ——划呀,父亲们!

  父亲们!

  父亲们!

  我们不至于酩酊。

  我们负荷着孩子的哭声赶路。

  在大海的尽头

  会有我们的

  笑。

  ——昌耀:《划呀,划呀,父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