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服务做到心坎里——西宁市城北区在用好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上出实招见实效

25.03.2016  08:35

  青海新闻网讯 山川社区132户居民的老式机械水表升级为智能水表,解决了“跑冒滴漏”引起的邻里矛盾问题;老旧小区原本摸黑走夜路的群众为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和覆盖小区的监控频频点赞……去年,城北区重修道路、粉刷外墙、整治环境、水网改造等一项项便民服务项目,在“民提、民议、民评、民决”的社区议事会上被大多数群众同意并实施,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改造,不但擦亮环境设施的“面子”,更解决了矛盾问题的“里子”。

  这些仅仅是西宁市城北区在用好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上出实招见实效的典范。

  去年以来,在加强“三基”建设中,城北区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10万元的标准,认真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严把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在23个社区申报、审批、实施了服务项目72项,做到了项目申报民主化、资金使用规范化和群众受益最大化。

  针对辖区下岗失业群众多、空巢老人多、孤残儿童多的实际,城北区各社区党组织坚持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向鳏、寡、孤、病、残、孕等困难群众倾斜,开展了助老、残、困、学、孤“五助”行动,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这块“好钢”,用在了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的“刀刃上”。

  翻开新村社区群众服务专项经费使用台账记者看到,“看望住院老党员杨世伟支出100元、为残疾户杜鹃上门理发10元、节日临时救助吴铭邦等特困家庭每户200元……”一项一项民生服务占据资金支出的大部分。社区党委书记赵海英说:“小钱也能办大事,甭看这些服务每次花费不多,但它解决的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可以说‘小资金’撬动了‘大民生’”。

  “社区党委总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服务项目都无法付诸实施……”在“书记相约”活动现场,城北区不少社区书记动情地说,服务群众专项资金的下拨,对破产老旧楼院多、公共服务设施差的小区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

  走进朝阳社区,记者看到一排排美观的分类垃圾桶在每个楼道口如期“上岗”,居民口中“垃圾漫天堆,满眼虫儿飞”的院落已经变的干净整洁。马坊东社区里原本一条条“土路”经过修缮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现象已成历史。

  与此同时,为满足辖区居民“休闲有中心、健身有队伍,活动有保障”的文化需求,城北区各社区依托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积极整合辖区资源组建了多种文体活动组织,集中采购音响、乐器和表演服装等设施器材,完善社区文化共享空间,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根据居民业余喜好不同,各社区还组建了“时代艺术团、秦腔队、格桑梅朵文体队、美娜活动队、二胡乐器队”等各类文化活动组织30余支。在党员多的团体组织中,成立“特色党小组”,结合居民需求和形势发展,自编自演各类文体节目,结合“七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慰问演出,倡导先进文化、传播文明精神。

  如今,走进各社区文体活动室、休闲小广场,几乎天天有歌声,月月有活动,年年有汇演,社区居民尽享快乐生活,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