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发展 激发市场活力一季度青海经济运行新态势聚焦之四
今年,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呈现“困难大、问题多”的态势,形势复杂前所未有。但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融资租赁、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努力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实现融资50.1亿元,实现良好开局。
三大产业投向同步增长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作为,提早动手,攻坚克难,我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省三大产业有序向前推进。
看第一产业,今年,全省上下努力巩固优势、乘势而上,进一步打造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省委省政府围绕支持青海马铃薯、菜籽油、牛羊肉、枸杞、冷水鱼、沙棘等特色农牧产业,按照“一企一策”、“一品一贷”,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他们量身定制诸如“循环贷”、“联保贷”、“枸杞贷”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这些行业做大做强,一季度第一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58%。
看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160个重点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逐项破解难题,限期办结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加快投资计划下达和项目资金拨付。并针对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链融资,推广集群化产业链融资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金融服务产品,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方案,帮助上下游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促进产业融资一体化,一季度第二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5%。
看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典型,从以往的“冬春淡冷”,到如今的“春来早”,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次达195.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总收入19.22亿元。为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省金融机构针对我省藏医、藏药、藏毯、昆仑玉、堆绣、唐卡、玛尼石等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定制特色型贷款业务,一季度第三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1%。薄弱领域融资实现新突破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此类问题尤为突出。
今年开局,我省出台了《关于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发展的能力。既完善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服务措施,又明确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既强化了银证保担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能的要求,又提出了企业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的要求;既提出了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鼓励性举措,又规范了金融机构优化服务、降低利率等约束性措施。
青海银行作为青海省首家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小微企业“伙伴银行”。2014年,青海银行成立了青海省首家、西北五省区第二家小企业专营机构——青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支持小微企业客户3927户,累计金额10亿元,平均单户25万元。
今年一季度,我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94%。
同时,我省牢牢抓住农业发展这个重要基础和增量,引导银行下沉分支机构、向农牧区引入增量和新的机构、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启动了“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商业模式试点,通过更多入户服务打通农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正是这一步步的措施,一个个举措让我省金融服务、信贷机构进一步优化。
保险服务业功能强化
以民为本、弥补短板,牢牢抓住改善民生这个发展根本。
稳增长和惠民生相互促进,改善民生能更好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我省实施高校毕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认真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失业人员、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大力推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户创业小额贷款”、“循化模式”等信贷模式,支持社会青年、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牧民、下岗失业者投资创业就业和扩大生产。
同时,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投资超百亿元,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我省继续发挥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作用,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此外,为了促进消费升级,还大力发展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目前,我省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省覆盖,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品种增加至17个,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丧葬险)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到互助、大通等县。启动了民营银行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的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和“金融扶贫工程”。
……
今天,金融政策与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正在不断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服务,力求推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