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矿业:“矿山变花园”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6.04.2018  17:04

金辉矿业人工湖。奇缘摄

  一说起矿山,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光秃的山峦和飞扬的尘土,它与“绿色”一词似乎永远站在了对立面。而青海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建设的“绿色矿山”,从视觉到理念上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矿山的直观感知,让矿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走进青海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音乐喷泉的水柱随着美妙的乐声翩翩起舞,五彩缤纷的金鱼在人工湖里摇头摆尾尽情地追逐赛跑,成群结队的鸭子在碧波荡漾的尾矿库水面上怡然自得地嬉戏玩耍,6万多株花草树木在初升朝阳光芒照射下熠熠生辉……

  在尾矿库干滩区域的矿浆上种植青稞、披碱草等绿色植物;

  投资建设轨道运输系统,减少了汽车运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利用井巷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废渣,建设运矿工业场地,变废为宝。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各矿山企业因地制宜,积极寻求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在绿色发展中提升生产力。金辉矿业通过创建绿色矿山的契机,探索和总结出了适合青海高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高原矿业绿色发展模式。

   让矿山披上绿衣

  从2014年起连续4年,施工企业和金辉矿业员工年年植树种草。如今,在矿区的道路两边、生活区,建设中被破坏的地面已经全部覆盖了层层绿色。

  金辉矿业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矿区地处茫茫戈壁、柴达木南缘、昆仑山腹地,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沙尘暴肆虐、属高原荒漠区,生态十分脆弱。

  这也意味着在青海建设绿色矿山要付出的更多。生态文明不是远离矿产资源,而是在矿业开发过程中,要用更加严格的绿色发展措施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把树种活,青海省第六地质勘查院院长、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启元可谓绞尽脑汁想遍了办法。一开始种杨树,由于极为干旱,大部分树都死了。

  一次偶然机会,张启元发现沙漠地区一些地方冒着骆驼刺,他想这么干旱的地方,没有一滴水,这些骆驼刺是怎么成活的,后来通过了解得知这些骆驼刺的根深埋于50-60厘米以下的地方,因为在那么深的地方会有一些潮气。

  这一现象启发了张启元。说干就干,张启元决定把根栽的更深一些。可是,第一年的成活率却只有30%多。通过研究,张启元发现由于天气极度干旱,每次把树苗运来、挖坑、再深埋,这个过程由于暴晒,一些树苗的水分很快就蒸发了,以至于虽然栽上但已经死了。

  困难一个接一个,但张启元并没有放弃。“再后来我们探索晚上移栽树木,白天用水泡着捂着,晚上一到就把树根深埋于60-70厘米处种植,立即浇水,这样就避免了太阳的直射。每棵树都责任到人,精心伺候,最后成活率奇迹般达到了95%。”张启元激动地说。

  为了打造拴心留人的矿区环境,金辉矿业在矿区广泛开展“植绿、护绿、复绿”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他们总结出了青稞和披碱草能够相互帮衬、相互依存的混合套种技术,针对矿区周边戈壁荒漠地区地表深部存有潮气的特点,采用树根深埋的种植技术,提高了披碱草和树木的成活率。

  一次次的尝试,让张启元和金辉矿业的员工都成了半个植树种草的“专家”。

  “我们要求生产、新建矿山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由矿山企业负责治理,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治理恢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避免先破坏后治理。”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这里是风区,一周3天大风2天小风,以前没有绿色植物时,风夹裹着石粒打在身上特别疼。现在,不管外面刮多大的风,只要一进厂区,风的强度立刻就减弱了。我们享受到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现在播绿的积极性也特别高。”金辉矿业员工说。

  目前,矿区已成功种植各种绿色植物60多种,形成了“乔、灌、草混合种植”的特色,有效提高了绿化效果。在生活区形成了水域、绿化和道路硬化的全覆盖,使矿区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逐步形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派新景象,成为了高原戈壁滩上的一片绿洲。

   从绿色矿山到绿色矿业

  构建绿色矿山的真正含义并不仅仅是在矿山上种树种草这么简单,其核心是将整个产业绿色化,因此对产业生产技术核心“绿化”成为从矿山绿色走向产业绿色关键之举。

  走进金辉矿业矿区浮选车间,只能听到机器运作的声音,车间内没有扬起的粉尘。

  “我们的矿石是通过轨道运输送至车间,避免了汽车运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车间里配备了先进的吸尘设备,最大限度减少粉尘污染。”张启元说。

  而最让金辉人感到骄傲的是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他们对矿山井下水进行了整治,将井下水输送至尾矿库,通过沉淀后回收利用,实现了井下水的循环利用;通过绿色发展的倒逼机制,总结了“多点小流量、干滩护坝”的尾矿排放方式和管理模式,尾矿中大部分的水将回到生产流程中,提高了回水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了选矿用水的“零污染、零排放”。

  采选工艺是矿山企业的命门,也是生态保护之根本。为了打造本质性生态环保型矿山,金辉矿业从加强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指标入手,以对生态环境最小的扰动来换取最大的资源效益。

  五龙沟地区矿石性质为高砷、低硫、易泥化、微细粒蚀变岩型金矿,属典型的极难选冶金矿石,金是唯一具有回收价值的元素。为高效环保利用资源,实现“吃干榨净”和“零”排放,金辉矿业在选矿技术研究和工艺流程优化方面从不含糊,舍得投入。

  选厂从设备的选型到整体建设,遵循“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高环保”原则,所有设备均选用国内外一流厂家,并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同时,通过大量的选矿试验和生产实践,摸索和研究出适合本矿区矿石性质的工艺参数和有机药剂制度,选矿回收率高无污染,浮选回收率由65%提高至81%,在国内难选金矿浮选技术领域处于先进技术水平。

  “我们企业通过绿色生产,真切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张启元说。

  金辉矿业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以此引领和带动传统矿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升矿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与南非百奥明公司合作中,他们在矿区开展金精矿生物预氧化试验,攻克了矿石中有害元素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难题,填补了青海高原生物预氧化技术的空白,前瞻性地实现了“无氰矿山”,规避了高额氰化物排污税,极大地降低了安全和环保风险。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盘活创新,绿色矿山发展正向着绿色产业发展大踏步迈进。

   重塑矿山开采新理念

  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区域非常罕见,青海省也因此闻名于世,被称为三江之源,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特殊的生态区位决定了青海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那么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中寻求一个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建设绿色矿山关键在理念创新。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所作出的‘四个扎扎实实’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找准了方向,增强了动力。”张启元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子,才能在矿业开发中不走弯路,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我们通过采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措施,将生产成本控制到了国内同类金矿的先进水平,由此所形成的利润约占企业总利润的90%以上,不但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张启元说。

  矿业开发不仅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扰动,还重塑和改善了周边环境,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个花园式的矿区。

  “我们现在有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把医院的‘微创’手术概念移植到矿山建设中。在矿业开发中尽量少动‘手术’,如果真要动也要用‘微创’这种‘小手术’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在手术后要缝合好,达到完美如初甚至超越原先的效果。”张启元说。

  在金辉矿业公司,现在每一个员工既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又是生态保护的监督者,小到一草一木一根烟头一片纸屑,大到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植被恢复,凡是涉及生态保护的,都有明确的制度、相应的责任人和众多的监督者,真正做到了“一人不注意,众人来制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矿山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青海省金矿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创新平台,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有效推进‘十型矿山’建设,确保金辉矿业的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和绿色转型发展,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矿业开发做出新的贡献。”张启元表示。

  根据《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确定“十三五”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多部门协同,省、市(州)、县三级绿色矿山联建联创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建设格尔木市、都兰县、大柴旦3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绿色矿山比例达到15%。(邢曼玉)

“四个转变”在基层:瀚海戈壁深处传出绿色的赞歌
  从严寒中渐渐苏醒过来的瀚海戈壁,人民政府
瀚海戈壁深处传出绿色的赞歌
  青海新闻网讯 从严寒中渐渐苏醒过来的瀚海戈壁,Qhnews.Com
我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获国家支持
  青海新闻网讯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Qhnews.Com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