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纪实

23.05.2014  11:05

  说起来也许令人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一个的的确确的事实。

  从2001年到2013年,短短12年间,我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由一个2000年底累计潜亏达18.38亿元,国有资产完全亏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钢铁制造、铁多金属、煤炭焦化、地产开发”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特钢联合企业,成为我国四大特钢企业集团之一。

  今天的西钢,在产业结构、总体规模、经济效益、职工收益及社会贡献等方面,均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已经从2000年的一个西钢发展成五个西钢,成为国防、装备制造业用钢生产基地,成为推动我国特钢事业和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的确,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青海,在国内外钢铁市场十年低迷的冰河岁月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基本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日前记者在西钢进行采访,寻找和探索着答案。

  一

  2000年以前,西钢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装备落后、人员多、效率低、承担社会职能多等问题和矛盾,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和要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为此,西钢人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用坚定的信念,敢于担当的勇气,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三项制度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改革,使企业迈向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正轨。

  改革的成功实践,使企业逐步建立起“职工收入凭贡献,收入增长凭业绩,多劳多得、多效多得、无效不得”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符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劳动用工体系。

  建立起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规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钢铁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西钢集团公司今天能够经受住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在中国特钢行业有一席之地,能够为青海工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正是得益于西钢制定出了符合企业实际、符合钢铁产业发展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自2001年以来,累计投资157亿元,构建起了以“钢铁制造、铁多金属、煤炭焦化、地产开发”四大产业为一体的上下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竞相发展的产业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西钢在钢铁制造板块中,已形成具有年产铁200万吨、钢150万吨、钢材140万吨的生产能力。特钢产品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铁路、石油、煤炭机械、汽车、风电、航空航天航海、能源等领域,是推动我国特钢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煤炭焦化板块中,拥有木里煤田储量为3.2亿吨的焦煤资源,已形成年产冶金焦炭80万吨、化产品5万吨的生产能力,是促进西钢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

  在地产开发板块中,立足西钢南区自有土地实施地产项目开发,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即将形成集星级酒店、写字楼、超市、商业、餐饮、幼儿园、健康会所等公建配套设施完善,具有全方位物业管理的高档社区;在铁多金属板块中,西钢集团目前拥有青海省内洪水河、格尔木野马泉、它温查汉西、沙丘LM1和新疆哈密白山泉、甘肃肃北七角井等铁多金属矿和湟中县门旦峡石灰岩矿,共计资源储量为:铁矿资源1.6亿吨,钒矿资源6468万吨,多金属矿73.8万金属吨,石灰岩矿2000万吨,现已形成年采选矿石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截至2013年,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78亿元,是2000年末(34亿元)的5倍;销售收入72亿元,是2000年(14.5亿元)的5倍;职工人均年收入6万元,是2000年(1.12万元)的5.3倍,累计上缴税金50亿元以上。

  二

  西钢集团的领导班子认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意味着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仅包括实施绿化美化、整治厂区环境,还包括推进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更包括通过强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基于这种认识,十多年来在打造花园式工厂方面,引进100余种植物,种植苗木300万余株,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打造了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厂区环境,厂区空气质量大为改善,企业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建设职工就餐中心,为职工免费提供午餐;新建三幢学生公寓,给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住宿;修建集中洗浴中心、免费停车场等项目措施,使职工停车、就餐、洗浴各方面得到集中规范管理,打造厂区内交通秩序良好、物流运输畅通高效、环境洁净优美的工作场景。

  西钢集团总经理杨忠说:"改变厂区和生活区环境面貌仅仅是实施绿色转型的开始和前奏,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体系才是核心和精髓。"为此,西钢以"全过程绿色制造"为原则,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淘汰落后;升级改造;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升级。

  三

  在采访中,记者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外部市场和内部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西钢靠什么实现历史性跨越?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答案逐渐浮出水面:靠的是"愈压愈刚,愈困愈奋"的企业精神;靠的是具有远见卓识且身体力行的各级领导班子;靠的是一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且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职工队伍。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西钢集团公司作出了一项硬性规定,即领导干部和机关管理人员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休息制度。这项规定的背景是,10多年来,西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使命感,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设备能源管理部副部长摆国睿说:"我们管理部是5个处级部门合并成立的,原来5个部门至少有10个处长,现在只有两个,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哪里管什么星期天、节假日。"据了解,科级(工段)干部亦是如此。在10多年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他们都处在一线生产和工作岗位,几筒咖啡和几箱方便面往休息室一放,几天几夜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永利告诉记者,干部作风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只是西钢振兴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集团公司以企业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为基础,营造"居危思进、富有激情"的企业氛围,倡导"高效沟通、快速响应"的管理风格,培育"忠诚、奉献、和谐、共赢"的队伍风气,培育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素质高的职工队伍,这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西钢10多年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近万名职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出西钢人高昂奋进的时代篇章:

  总工程师陈列五年取得五项省科技进步奖,开创了高海拔地区全精粉生产的先河,取得了近亿元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人技术明星杨延鹏经过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技术,完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全精粉烧结技术取得成功课题,其中多项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被称为善打硬仗的突击小分队--指挥中心铁运物流作业区线路维护班,在转型升级技改项目所配套铁路设施施工改造工程中,将一组组紧张的时间表、一项项艰巨的技改任务,变成了一件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均达到一流水平;

  全国劳动模范、三炼分厂副厂长刘治权2001年在企业开始装备升级改造时,对国外进口设备外文说明书一个字也看不懂,没办法,他就从背单词开始,根据单词再对设备,一口一口地啃说明书,通过努力,他不仅对设备的各种性能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造;

  被誉为"钢厂铁汉"的转炉分厂原料工段段长高旭东,在身体大面积烧伤的情况下,仍兢兢业业战斗在生产一线,在他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去年9月、10月、12月单月转炉产量连续三次创造投产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西钢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使西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四

  西钢转型升级之所以能取得今日之成效,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省十二次党代会和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把西钢建成中国重要的特钢基地"作为一项内容;

  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常务副省长骆玉林等领导同志多次到西钢视察调研,听取职工意见,理解西钢、支持西钢、鼓励西钢;

  省级有关部门多年来从政策、资源、融资、技改、环保等方面给与全力支持;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环保厅等部门对西钢装备升级和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专门组成一套工作班子,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些帮助和支持为西钢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西钢内在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保证了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实施。

  应该说,西钢集团公司当前正处于发展力提升阶段,从长远看,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但从当前一个时期看,企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国内外钢铁行业新的发展格局,西钢人将"建设特钢精品基地,打造高原绿色钢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追求产品质量精细化,市场服务系统化,实现质量品牌提升新突破;追求人才培养层次化,人员配置高效化,实现队伍素质提升新突破;追求企业管理科学化,技术操作标准化,实现管控水平提升新突破;追求结构调整特色化,经营模式多样化,实现盈利水平提升新突破;追求资本运作多元化,融资成本最优化,实现资产质量提升新突破;追求地产开发精品化,社区服务高端化,实现生活质量提升新突破;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到十二五末(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5万元。力争到2020年,把西钢集团建设成为倍受社会尊重,环境协调和谐,职工生活富裕,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看西钢人的胆略和气魄,读者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答案。(刘建民、花木嵯、孙肇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