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贡大地铺就幸福底色——天津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综述

02.08.2017  15:33

  2010年1月的寒冬,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青海民众而言,无疑是那个寒冬最为温暖的一抹阳光。

  当人们闻听天津援建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消息,一时间佳音遍传热贡大地。是的,天津伸出的援建之手,无疑是温暖而有力的。

  七年来,天津黄南两地携手辛勤浇育的“花朵”,开满美丽的金色谷地。

   不负重托

  2013年7月26日,肩负行囊,满腔热忱,12名援青干部一同踏上西行之路。

  7年来,天津市分三批选派的33名党政干部和17名专技人才,秉持“激情干事业、真情为黄南、奉献在青海”的精神理念,不畏高寒缺氧、语言障碍、饮食习惯等种种艰辛,积极进位,恪尽职守,视民族同胞为亲人,视援建藏区为家乡,造福黄南城乡百姓。

  7年来,天津援青累计落实资金5.5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72项;黄南州分8批选派44名党政干部,互相交流挂职锻炼,互访考察超过3900人次;签订了包括公检法司、工青团妇、科教文卫、商贸旅游、民政人社在内的40余项帮扶合作协议。援青干部将援建工作往实里做,不怕吃苦的担当精神,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日黄南,青山含情,碧水含笑。就全州26.7万民众而言,“天津”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坐标,而是成为了一种富含意蕴的情感坐标。同仁的春天,在州民族体育馆前的塑胶跑道上,人们舒筋展骨;尖扎的夏日,在城市中心的津缘广场上,人们在亭台间休闲纳凉;河南的初秋,瀞度水厂的职工为牧区新学年的贫困儿童送去新校服和学习用品;泽曲的冬日,拉格日村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假日宾馆里,牧民分红正忙,笑声朗朗……

  在这些“幸福黄南”的表情包里,无疑包裹着“天津援助”的融融暖意,更是黄南人在轮回的四季中都无数次感知的拂面春风。

  天津的援青,为黄南人办成了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大事。农牧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干部人才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专家巡回医疗等智力支援项目,使藏区干部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异地办班让黄南的孩子们享受到东部发达省市优质教育资源;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增强了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

   不辱使命

  润物无声,滋养大爱。

  数年不曾间断,“四个一百计划”如和煦的春风,遍拂黄南大地。每一年,都有100个孩子到天津访学,100名教师两地交流互学,100名妇女参加技能培训。

  2015年4月12日,从黄南出发,由北京辗转天津访学,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在天津叔叔阿姨的带领下,齐整列队于曙光初照的天安门广场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们屏气凝神,行少先队礼,眼中却噙满了泪水,祖国母亲的温暖与中华民族的骄傲无以复加。

  天津援青的中心工作紧紧依靠青海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津青两地对口支援合作交流的目标任务,着力强化地域“一家亲”、发展“一体化”、工作“一盘棋”的援建意识,发挥天津发达地区的区域优势,助力青海实现努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智”,是解决青海藏区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以人才为龙头,以资金援助、物资捐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促进津青交流交融、共同发展为目标,天津援青工作自觉从青海大局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开拓未来。

  在津青省市、区州层面建立援建合作框架的辐射下,滨海新区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黄南州党政干部,互到两地进行挂职锻炼。几年来,通过援青指挥部牵线搭桥,双方互访考察,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了一整套交流合作机制,援建合作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工作态势。

  积极助推脱贫加速,将天津创造思维、创业经验、创新举措引进黄南,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扶持体现当地特色、对接市场需求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推动援青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有限”向“无限”转变。

  无缝对接天津“大后方”,在合作协作共建中,开辟了推介黄南的“宣传之窗”。依托津洽会、青洽会、国际藏毯展览会等会展平台,吸引各地民众知晓黄南、走进黄南,招揽企业客商投资黄南、创业黄南,引进全国首个援青民营企业,培育出“瀞度”高端水产业领军品牌。

  在天津援青中,教育层面,开设异地高中班、汽车维修班、财务中职班,为中小学校幼儿园补充硬件,为偏远乡镇学校更换桌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办中小学教师进修班;医疗层面,天津眼科医院专家团三上高原义务巡诊,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开展儿童先心病筛查和免费手术治疗,开通黄南州医院远程心脏门诊和移动会诊查房系统;两地建立泰达足球培训基地,为当地培训体育老师,组织黄南小球员赴泰达足球俱乐部交流,分批组团州辖四县农牧民子女初中三好生到京津学访。

  从创建同仁妇女手工编织创业基地,打造首个创业孵化基地,到试种推广葡萄、蘑菇等经济作物,建成尖扎葡萄育苗基地和泽库有机畜棚基地,再到举办热贡艺术走进天津大学、走进天津美术馆、走进中新生态城,直至协调选址全国文化之乡天津杨柳青建立热贡艺术馆,促使热贡艺术在天津安家落户、扎根开花,透过天津这扇窗,地处偏远的黄南得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天津援青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扎扎实实的作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不遗余力

  2016年7月28日,对口援青工作总结暨轮换交接大会在西宁召开。

  省委书记王国生的一番话可谓意蕴深长,他希望所有援青干部悉心感悟“青海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为新青海建设而努力奋斗。

  7年来,一大批黄南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业务骨干和基层组织负责人通过援青平台培训有效提升了科学发展、服务民生、推动工作的基本能力,有力服务保障了黄南“三基”建设的推进和落实。在黄南,许多援青干部担任州县党政领导职务,他们在帮助受援地区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挥专长和优势,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名援青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援青组织就是一个堡垒。

  7年来,天津援青干部突出政治担当,强化爱我藏区的主人意识,突出富民强州,当好项目攻坚的冲锋旗手,突出长远发展,打造持续发力的才智引擎,突出交流协作,争做两地“联姻”的友好使者,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年来,天津大规模、多批次、常态化的交流援建,使受援地区的黄南州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来自支援方的真挚情谊,架起了民族团结友谊进步的桥梁,在青海大地上树立起了天津援青的永恒丰碑。(姚斌 苑玉虹 公保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