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干部 田埂上的领头人——记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

20.10.2014  11:07
核心提示:   第一次见到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他在和乡亲们一起实施村上的“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  再一次见到苏生成,是在全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观摩会的主席

   第一次见到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他在和乡亲们一起实施村上的“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

  再一次见到苏生成,是在全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观摩会的主席台前,他正在向全省农牧系统的参会人员分享苏尔吉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点滴。而这一次,他是以湟中苏尔吉村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一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说起这一新的身份,苏生成脸上洋溢着一股幸福,这幸福里头也不无这些年来的辛酸和汗水。

  苏尔吉村地处浅山地区,全村303户、1223人,耕地面积2612亩,人均2.15亩,全都是山地。10年前,这个村的群众种着麦子、洋芋、油菜老三样,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只是填饱肚子。“作为一个交通闭塞的浅山地区,群众要致富,唯有把群众的心拧到一起,抓好农业种植这个基础工作,夯实种植基本能力,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苏生成朴实的目光里写满了坚定。

  在心里盘算、赴外地学习、在田间实践……经过几年的琢磨和思索,苏生成看准了村里特有的区位、气候和远离污染这些优势。出路就在脚下,于是,他大胆确定了要走调整产业结构的路子,发展蔬菜产业,走种蔬菜、卖蔬菜的这条路径。可是,乡亲们祖祖辈辈没有种过蔬菜,村里大多数群众又受到传统耕作思想的束缚,不肯接受这个“冒险”的想法。为了能说服群众,他自掏腰包到乐都学习种菜技术,当年试种的三亩荷兰豆卖了近5000元。实践出真知,他用试种成功的实例给乡亲们讲收入、算对比账,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邀请省、市农业科技人员到村授课,讲授种植经验,分享收获喜悦。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因了这个道理,这个地处浅山的小山村逐渐走上了开放、富裕的道路。

  试种荷兰豆成功的第二年,在全村掀起了“荷兰豆种植热”的高潮,种植面积从头一年的3亩地增加到60多亩,种植蔬菜农户的蔬菜是当时种粮食作物的6—7倍。

  2006年,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全村成立了种植营销协会,会员达到67人,2007年,借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春风,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全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苏尔吉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

  2013年,全村的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20多户,通过合作社年增收8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今年,全村种植蔬菜的面积从最初的3亩扩大到1800亩,种植的无公害菠菜、娃娃菜、西兰花等蔬菜销往西宁、北京、上海等地的超市。

  450平米的保鲜库、两座290平方米的蔬菜冷窖、9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包装车间……走进苏尔吉村的蔬菜加工基地,高科技的全套设备,让人感受到一个小山村今后发展的无限生机和动力。就在今年年初,同村的胡秉珍老两口因为儿女外出,收入微薄,在苏生成的帮助下,顺利加入合作社,老人告诉记者,苏书记是村里的能人,带领大家种菜、卖菜,这几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好日子到来了。

  “脚底下的土地是乡亲们的根,只有依靠这个基础,才能改变贫困局面。”苏生成如是说。

  如今,走进苏尔吉村,昔日的山乡发生了巨变: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了,“土担梁”变成了小洋楼,“向日葵”乡亲们变成了“农老板”……而矗立在村口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的综合服务办公楼,成了村里人的“大本营”,它就像全村人的主心骨一样牵着乡亲们的心,就像一个指路明灯,指引着群众奔走在小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