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湟水河畔的那一脉春韵

11.05.2017  14:00
湟水河河边景。雒婷 摄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报道) 一次又一次唤不醒的春天,在五月的西宁,终于挣扎出一点颜色。绿柳舒眉在河畔,万花盛妆进公园,五月将迟来的春色播撒到这座城的每个角落,也染绿了那条河……

  河是湟水河。

  五月,踏着春的气息,青海新闻网记者兵分三路,用镜头记录下了湟水河畔那一脉的春韵,以及河边幸福漫步者们的微表情。

  “这几年我们的湟水河变化确实很大,难闻的气味没了,河道里的垃圾少了,你看看这两岸漂亮的景色和清澈的河水,带着爱人、孩子在河边散步变成了每天晚饭后我们全家人最有兴头的一件事。”家住城中区的白先生告诉记者。

  以前,白先生眼中的这条河可不太这么美。“以前河水是黑的,时不时会飘来腐臭的淤泥味,而且河的两旁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意可言”白先生说。

绿水白云。雒婷 摄

  湟水河被西宁人民亲切的称呼为母亲河,湟水河在其境内流程95.9公里,占干流总长25.5%,境内流域面积73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39.6立方米/秒。前些年,湟水河的污染让这条母亲河几乎变得满目疮痍,按白先生的话说,“不要说到河边散步了,就是看上一眼那浑浊的河水都会使人反胃。”

  而自2000年开始,在国家水利部的支持下,整个西宁市的河道治理工作正式起步以来。近年,西宁市也是以“生态立省”“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的目标要求,实施重点河道防洪、小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河流环境承载力,不断改善河流生态。

湟水河畔。雒婷 摄

河畔骑车人。雒婷 摄

  几年来西宁市以“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真抓实干,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逐渐向着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迈进。

  目前,西宁更是总结出了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依托湟水河的治理,西宁正努力把三河六岸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

  如今的湟水河,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动态画面,白天,像一条明亮的带子,镶嵌在繁华的城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灵动的美;夜晚,则变身成这座城夜空中跳动着的音符。

傍晚的湟水河。包拓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