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桃源:魅力四射展新颜

17.07.2019  11:02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深厚的历史文化,使这里成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这里被誉为河湟谷地的瓜果之乡;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这里被赋予青海“东大门”的美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甘青两省交界,素有“青海东部门户”之称。对于民和而言,这几年不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而且县域经济持续增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民族团结之花全年绽放……补齐短板,培植优势,弯道超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民和魅力四射。

青海东部门户城市的靓丽新形象

  改革创新 县域经济持续增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不仅是青海的东大门,也是兰西经济带上的区位中心城市。

  为全面提升青海东部门户城市的靓丽新形象,民和县以兰西城市群建设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川海一体、新老城区一体融合发展,着力在绿、美、亮、畅上下功夫,宜居美好图景日渐清晰,县城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民和县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川海大桥加快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民和一中、民和三中、市民健身中心、川大高速、民小公路等已投入使用,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88%……今天的民和,县城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率达到26%,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6%。同时伴随着集镇建设、乡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县城乡面貌处处焕发出新气象,一个靓丽的兰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呼之欲出。

山川大地披上绿装

  凝心聚力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民和县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35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920户1332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

  民和县坚持从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入手,从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做起,对标脱贫退出标准,贫困村水、电、路、房、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卫生室、学校、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十覆盖”。新改建贫困村人饮管道483公里、道路228公里、电网65千米、桥梁41座,危旧房改造5460户。继北山整乡搬迁后,启动实施新民乡整乡搬迁,涉及312户1175人(贫困户56户195人)。扶贫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187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城乡综合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做到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拉面培训扎实开展,省内外开办拉面馆达3776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收入达6.8亿元。东西协作帮扶扎实有效,“无锡之旅”推介活动和“无锡滨湖千人游民和”顺利举行,在青海东部门户大地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扶贫搬迁出来的美丽新村

  因地制宜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民和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2018年粮食产量经受住暴雨灾害考验,粮油菜总产量分别达32万吨、0.95万吨、12万吨,实现安全稳定增长。推广粮饲兼用型玉米15万亩,家庭牧场优势凸显,牛羊猪出栏达33.6万头(只),户均收益8000元以上,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更加稳固,建成饲草加工配送企业4家、饲草加工点25个,完成饲草生产和玉米秸秆加工62万吨,饲草加工成为普惠的增收项目。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特色农产品10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5个,认定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林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温室采摘、桃花梨花等绿色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转化,马铃薯、马营陈醋等绿色放心食品走俏市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新民乡若多村马铃薯喜获丰收

  聚焦宜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民和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响应以国土绿化提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县城、主干道路两侧、高速公路出入口为重点区域,大规模开展春秋季义务植树,栽植苗木178万株,绿化村庄61个,国土绿化10.3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控尘措施严格落实,县城煤改气全面完成,污水管网及雨污分流建设加快推进,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绿化1710亩,栽植桃树4万株,一批桃花岛、桃花谷建设已具雏形。“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黄河、湟水河水质达标出省。

歌舞里的民族团结情

  心手相牵 团结花全面绽放

  一直以来,民和县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心手相牵,齐力奋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成功创建,民族团结“百合花”全面绽放。

  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创建工作“八进”活动基础上,借鉴云南、宁夏、新疆等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工地等“十进”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严格对照村退出、户脱贫的“七项标准,举全县之力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工程”,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十覆盖”,催生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新变化。2018年夏季,面对60年一遇的强降雨灾害,民和县上下团结一心,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开展道路疏通、电路抢修、群众安置等工作,演绎了民族大爱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