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果洛行 支医帮扶情
如何让偏远县区、牧区患者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加大省级公立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力度,增强基层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落实分级诊疗政策,让牧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
3月26日,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窝赛乡53岁的患者才知,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被送往达日县人民医院时已5天未进食,吐血,嗜睡,神志不清。经省心脑血管病医院支医团队通力合作和精心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两星期后各项指标正常,顺利出院。
这是我省多家省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医疗工作的镜头之一。今年1月起,省内12家省级公立医院150名支医队员全部抵达青南地区14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医疗工作。支医队员们克服高寒缺氧、语言沟通障碍等因素,逐步适应并投入到当地医院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提升受援医院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月18日,家住果洛州久治县的患者白华因腹部损伤、失血性休克被送往班玛县医院进行急救。由于县医院条件有限,手术存在很大风险,但转院显然来不及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支医团队和班玛县人民医院医生立即会诊,制定了周密详实的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为患者做了“脾切除、胃修补、结肠破裂修补、腹腔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医护团队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今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选派的11名骨干医护人员分别担任班玛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及相应科室的“第一主任”, 使该院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班玛县医院已经开展普外手术12台,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支医队员们在县医院各个领域开展门诊、临床及带教工作。由于看病患者较多,门诊排起了长龙,医院不得不开设两个门诊。据统计,一季度该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住院人次增长了50%。
我省制定出台《进一步深化省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医疗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从全省事业编制总量和青南地区公立医院中调剂150名差额补贴事业编制用于青南支医工作。以“需求导向,双向选择”为原则,按照1家省级公立医院支援青南地区1至2个县医院的方式,形成长期支医结对关系。要求通过结对支医帮扶,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基层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不断提高受援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降低转诊率,有效提升受援医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输血的同时也帮助造血!这是省人民医院在进行对口支援工作时一直秉持的理念。作为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果洛州玛多县平均海拔4300米,省人民医院的11名支医队员努力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因地制宜规范医院各项工作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全力推进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目前,制定、规范并完善玛多县医院院感管理、病例管理、药品管理、护理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为该院职工培训18项医疗核心制度、院感防控、传染病防控、影像诊断等多项内容;成立医院护理部及建立门急诊护士站,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及考核;并结合玛多实际,建设玛多县区域性卒中中心,加强民众脑卒中预防、急救及标准化治疗等,为玛多县牧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玛多雪灾期间,支医队员更是将医疗服务和药品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医疗20余天,深入25个行政村,走访牧户314户,累计就诊2500人次,将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农牧民群众身边。
在玛多县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期间,一名叫叶拉的68岁孤寡老人,因患病常年卧床不起,引发尾骶部褥疮三期,但老人拒绝住院治疗。经支医队员“三顾茅庐”耐心解释和细心护理,老人终于同意住院。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李冰经过一周多的清创换药及护理,老人褥疮愈合好转并出院,老人感动的逢人便说“省级专家的服务就是好啊!”
“支医工作让我对医生的使命感及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这将是我未来不懈努力的目标。”省人民医院支医团队玛多分队队长许晓伟有感触的地说。在偏远的玛多县,医疗支援的责任感成为省人民医院每一位支医队员的信念,他们毫无怨言,甘心奉献,为牧区群众送去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3月11日,久治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高危妊娠孕妇,因胎儿脐绕颈,巨大儿,羊水过少等因素无法顺产。省妇幼保健院支医专家吕青青果断决定行剖宫产,在县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该院今年首例“剖宫产术+输卵管结扎术”,避免了不必要的转诊,保障了母婴安全,有效提升了久治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3月20日,吕青青带领久治县妇产科人员完成第二例“剖宫产术+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指导该院赵海红助理医师独立完成输卵管结扎术,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针对久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省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并全力打造妇产科特色专科,开展产前筛查,规范危重孕产妇管理,创建新生儿危重症监护室,减少孕产妇转诊率及死亡率。同时,队员们不忘“传、帮、带”的使命,向当地医护人员认真传授医疗技术。
让先进的医疗技术
在当地生根发芽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吴捷在接受采访时说,省级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欠缺的青南三州地区的帮扶决不能是“热闹一阵”,而要为当地医院建立造血功能,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
支医工作开展的四个多月来,省第四人民医院支医专家结合本专业实际,率先在玛沁县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加大对护士三基培训,共完成门诊患者诊疗300余人次,开展专题培训6次,指导完成胸腔穿刺并留置微管引流术2例,带教手术8例;省第五人民医院完成门诊诊疗537人次,开展骨科手术27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项,手术示教33次;省藏医院开展和推广培训藏医适宜技术,包括藏医放血疗法、藏医艾灸疗法、藏医热敷疗法等,进行藏医病例规范化书写培训,HIS系统的应用及操作培训,护理培训,超声培训等各类业务培训60余人次……在支医过程中,医院一批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受援地区,不仅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挽救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还提升了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为受援地区定向培养了骨干医师及规范化住院医师,为当地学科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月中旬,支医队员省心脑血管病医院药剂科大夫黄志龙突发肾绞痛,被紧急送往西宁救治,治愈后立刻返回支医工作岗位;为救治早产儿,省妇幼保健院的大夫官明华守护婴儿三天三夜;许多女支医队员下乡巡回医疗因为找不到厕所不敢喝水,患了尿路感染……支医队员们秉承“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希望把医疗经验留下来,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向落实分级诊疗和推行医疗服务同质化阔步前行。
(摘自2019年5月7日青海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