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大门:发展有速度 民生有温度

03.08.2023  07:42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行走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街小巷,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一条条纵横城乡的道路畅通无阻、老旧小区换新颜,小区内外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目之所及是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

   城市道路更畅通

  道路是城市运行的“血管”,不仅事关市民的出行体验,也直接决定城市的空间布局。路通,城市经济才能通;路顺,城市发展才能顺。

  近年来,民和县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川垣新区“三横十纵一环”路网进一步完善,让出行更便捷、空间更合理。

  “这条路通了以后,孩子上下学方便了。”7月20日,在东垣小学门口等待孙子放学的李成宏老人对2021年年底开通的川垣新区居环东路赞不绝口。

  居环东路是一项民生工程,它将民和县东垣小学、县幼儿园、县职校附属幼儿园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多处居民住宅区串联在一起,方便了2900名学生上学和6000余名居民的出行。

  在建设好新区道路的同时,民和老城区也在加快打通未贯通道路,加速区域交通“微循环”。民和县瞄准城市路网的堵点、卡点和痛点,持续发力推进未贯通道路打通工作,老城区的小路成为宽阔马路,交通也更畅通起来。

  “这条路原来是山城村的一条村道小路,经过规划拓宽后现在成为老城区东西走向一条重要的辅路,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大十字路口的交通压力。”看着眼前宽阔的道路,民和县城乡建设局项目办公室主任马鹏瑞告诉记者,新修建的山城路长737米,总投资1050万元,配备自行车道、绿化、雨污水改造等项目,周边环境有了整体提升。

  “这2年,民和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变化翻天覆地,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条件。”“现在出行更方便了”……随着城市路网越织越密,群众好评如潮。在老城区住了20年的王萍深有感触:“以往去新区或者出城必须路过县城大十字,即使堵车也得走,现在不一样了,新修的路拐个弯一样能到新区、能出城。”

   老旧小区换新颜

  盛夏时节,微风轻拂,记者走进民和县机械厂家属院。阳光透过婆娑树影,投射在花园内;道路宽敞平坦,住宅精致美观,居民围坐在凉亭内,尽情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以前小区环境不好,堆放杂物、杂草丛生,墙面也有多处破损。”张女士说起改造前的小区环境直摇头,但一提到现在小区的环境便竖起大拇指说:“院子环境好了,小区楼房加装了保温层、修建了凉亭,每天我都带着孙子在院子里遛弯,干净的道路既平整又不起尘,还增添了不少健身设施,孩子玩得可高兴了。”

  民和县机械厂家属院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小区内共有住户316户。2021年,民和县对该住宅小区从楼体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处理、雨污管网改造、场地道路硬化和路灯、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提升,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民和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龚永胜介绍,自2015年以来,民和县先后对旧城区55个老旧住宅小区98栋住宅2812户开展房屋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更换窗户等工作。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5600多万元对40个老旧小区排水管网、道路硬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涉及2300多套住宅,改善了老旧小区人居环境。

  除此之外,民和县积极对接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实现小区改造后常态化、长效化、优质化的治理与管理工作,让辖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有速度更有温度。

   配套设施更便民

  张女士走在民和县老城区北大街的人行道上时,比以前从容多了。一条双向4车道的沥青路面已经铺好,3米宽的人行道也修建一新,新设计的井盖不仅隐形而且坚固。

  张女士在民和县北大街做生意已经10多年了,主要顾客便是来自大十字附近市场的客户。“这条路原本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路面全是水,道路两旁的大树也遮挡了阳光。”张女士说,现在这条路从里到外重新修了,铺了沥青,下水沟也通了,树枝叶修剪了,新装了路灯,环境大变样。

  张女士所在的北大街是民和县老城区的交通要道,为改变民和县老城区老旧小区区外配套设施落后现状,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2022年,民和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老旧小区及区外配套设施改造项目。

  “我们总投资8000万元,对东大街原汽车站门口至白土坡路加油站门口以及东大街原汽车站门口至西大街山城路十字,大十字至大草沟以及大十字以北至北大街菜市场自由路,北大街邮政局门口至北大街高架桥下3条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龚永胜介绍,除了道路改造,还对30个老旧小区内天然气管道及区外配套附属设施进行更换,共计改造人行道7.8公里,给排水管网18公里。

  无论是城市道路的新建、升级拓宽、老旧小区改造,还是老城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民和县依托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感受到了城市一点一滴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