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编撰的首部蒙学教材

08.05.2017  13:02

  “自盘古,首三才,开辟混沌。天地人,号三皇,奠定乾坤。作支干,别三辰,巢燧继兴。伏羲氏,画八卦,女娲正婚……”在今海东市乐都区南山和化隆回族自治县一带,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部亦歌亦诗、可读可唱的历史教材,它就是《十字鉴略》。

  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碾伯县廪生唐世懋创作了《十字鉴略》,这部流传了一百多年,“妇孺随童唱”的著作,是唐世懋编撰的我省首部蒙学教材。《十字鉴略》在青海教育、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鉴略是古人概括中国通史的书,一般都为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读物,根据著述中每句诗文的字数,一般为《四字鉴略》或《五字鉴略》。目前,我国流传最广的鉴略为明代礼部尚书李廷机编撰的《鉴略妥注》(也叫《五字鉴》)和清代南京进士王仕云编撰的《四字鉴略》。唐世懋编撰的鉴略每十个字一句,所以叫《十字鉴略》。

  “半榜先生”唐世懋

  唐世懋,字原泉、龟奄,号朴节。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唐世懋出生在了碾伯县瞿昙寺附近的唐尹吴赵庄(今瞿昙镇河西村)的一户唐姓人家。唐尹吴赵庄的村民,大多都是明朝时为修建瞿昙寺,由明王朝派遣到碾伯县的护军后裔。

  唐世懋自幼聪敏好学,受业于前清癸酉科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中的一种)哈成音,在哈成音的教导下,唐世懋在科举中不负众望,成为了当时碾伯县少有的优廪生。

  我省文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说:“唐世懋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兼文史的学者,著有《五经要旨》《史鉴集略》等书籍,被后人誉为‘大雅文章白雪高’。他也是一位崇尚朴素、力戒奢华的人,非常注重自身的节操修养,被世人尊称为‘朴节先生’。”

  也许是志不在功名,也许是受贫寒的家庭状况所限制,获得优廪生资格的唐世懋并没有再继续考取功名,而是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他曾先后在西宁、碾伯(今乐都)、巴燕戎格厅(今化隆)、浩门(今门源回族自治县)以及新疆哈密等地任教。“唐世懋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因此他教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李逢春先生说。

  据了解,在唐世懋教授的学生中,考取秀才、贡生的就有三十多人,因学识好,品德佳而被举荐为举人的有七人。据说在一次府试中,他所教授的学生考中的就占了榜单中的一半之多,所以当地百姓都称他为“半榜先生”。

  根据戏文编撰教材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唐世懋辗转来到了巴燕戎格厅教书。没过多久,唐世懋发现,当时的巴燕戎格厅文化落后,蒙学发展十分落后。教学用的《四书五经》过于艰涩,很难被学童接受。于是,唐世懋便有了自己编撰一部蒙学教材的想法。这部教材既要容易被学童接受,又能激发学童学习兴趣,还要好读易记,适合当地学童学习。

  在巴燕戎格厅生活一段时间后,唐世懋发现,这里的人很喜欢听戏文。留意到这样的情况后,唐世懋便决意按照戏曲唱词的格调,再加入真实的历史事件编撰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蒙学读物。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要编成一部既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又易懂好记的著述,实在不易,好在唐世懋是一位‘娴于文史,兼博经文’的学者。”李逢春先生说。

  在教书之余,唐世懋便开始编撰《十字鉴略》,不到半年时间,《十字鉴略》便成书了。

  融史于诗,寓教于唱

  《十字鉴略》中记述了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里面的内容简明扼要,浅显易懂,是一本难得的历史教科书。

  例如,唐世懋写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纣王荒淫无道,最终被西周武王推翻暴政这段历史时,这样写:

  酒为池,肉为林,长夜牛饮。

  斩朝涉,验孕妇,比干剖心。

  天不容,降周王,剿绝其命。

  八百国,甲子日,大会孟津。

  短短四句,四十个字,就将纣王的暴虐与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简洁地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再如,《十字鉴略》中叙述南宋秦桧专权误国,风波亭害死抗金英雄岳飞岳云父子这段历史时写道:

  恨秦桧,误国贼,力主议和。

  师已胜,十二面,金牌飞调。

  “莫须有”,三字狱,定罪不饶。

  民族英,岳父子,惨罹风波。

  在描写明代万历、泰昌、天启等朝五十余年的历史时,唐世懋写道:

  万历初,相高张(指高拱、张居正),四方风动。

  闻海瑞,最正直,用佥南京。

  不几年,遂倦勤,怠忽荒政。

  整三年,未视朝,不见臣邻。

  万贵妃,掌朝纲,裁决自用。

  凡公卿,是纸糊,泥塑偶人。

  任妇寺(指后妃、宦官),戮勋臣,颠倒刑政。

  天下赋,半归于,福王常洵。

  泰昌立,府库空,寇张民困。

  即帝位,仅一月,红丸丧生。

  天启朝,魏忠贤,端擅国权。

  指杨涟,左光斗,等为党人。

  先贬斥,后诛戮,忠良殆尽。

  天命改,国祚绝,可怜崇祯。

  “唐世懋只用了短短十四句,就脉络清楚、梗概清晰地将五十余年历史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功过成败一一点明。句子文笔流畅、音调和谐,让人不得不对唐世懋丰富的历史知识、对素材高超的剪裁能力,以及流畅的文字表达功力所折服。”李逢春说。

  《十字鉴略》流传河湟

  唐世懋所编撰的《十字鉴略》从盘古开天辟地写起,一直写到了明末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满人入关为止,四千多年的历史。容纳于全书长达356句,共7656个字之中,是一部中国通史式的长诗。

  多年前,乐都区瞿昙镇吴惠然先生便开始搜集整理唐世懋所编撰的《十字鉴略》,虽然已过百余年,但是乐都和化隆很多地方的群众依然还在传唱,可见它深远的影响力。多年研究后,吴惠然先生还对《十字鉴略》作了续写,加入了清史的内容。

  李逢春先生说:“《十字鉴略》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书中句子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既符合戏曲唱词的语言要求,又生动有趣,颇见文采。”

  《十字鉴略》问世后,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喜爱,因为朗朗上口,易学易记,不仅孩子们喜欢诵读,时间一久,就连妇女们都学会了,有的甚至还会和着戏曲的曲调吟唱。在搜集整理《十字鉴略》的过程中,吴惠然先生曾感慨道:“《十字》妇孺随童唱,《十字》牧歌横笛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