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青海八万家企业活跃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

02.02.2018  17:40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实施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超过8万,活跃度指数为73.8%,比上年提升了2.6个百分比,比全国平均活跃度高出3.8个百分比,与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形势保持一致。

  截至2017年12月底,青海省存续企业8.4121万户,同比增长26%,增速领先其他主体。其中,私营企业7.2824万户,占存续企业总体的86.5%;内资(非私营)企业1.0817万户,占存续企业总体的13.4%;外商投资企业480户,占存续企业总体的0.06%。

  从新设企业来看,2017年新设立企业1.7492万户,注册资本1422.04万元。新设立企业中,私营企业1.6211万户,占新设企业总体的92.67%;内资(非私营)企业1220户,占新设企业总体的6.97%;外商投资企业61户,占新设企业总体的0.36%。除外商投资企业新设户数和注册资本同比增长外,其他类型企业同比增速放缓,注册资本出现负增长,投资理性度进一步提升,从商事制度改革初期的“求大”向“求稳”转变。

  从退出情况来看,2017年全省注吊销企业4587户,同比增长47.02%。其中注销企业3761户,同比增长63.95%;吊销企业826户,同比增长1.45%。从注吊销情况看,企业的法律意识增强,主动退出比例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私营企业注销比例大幅增加,企业发展初步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经济稳中向好,活跃度小幅提升

  与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形势一致,全省企业活跃度指数为73.8%,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比,保持了平稳增长。

   一产三产活跃度提升,第二产业活跃度有所下降

  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三产数量结构为9.93:19.29:70.78,对比2016年的6.3︰20.1︰73.6,保持基本稳定态势,第一产业规模扩大3.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小幅收窄0.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小幅下降2.82个百分点。

  从企业活跃度来看,我省第一产业企业活跃度指数为76.3%,第二、第三产业活跃度分别为74.3%、73.3%,其中第三产业企业存续户数为5.96万户,活跃企业为4.37万户。

   传统行业企业活跃度需进一步提升

  从各行业来看,金融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类行业的活跃度相对靠前,分别达到92.18%、87.63%和85.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活跃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分别是74.09%、75.96%和76.67%。

  从市州级看,果洛州、海南州、海北州的企业活跃度分别达到了78.81%、78.07%和76.82%;而企业户数比较集中的西宁、海东市和海西州,活跃度比较靠后,分别为71.97%、72.86%和74.11%,企业活跃度最低的是玉树州,活跃度为70.72%。工业园区活跃度普遍较高,其中青海湖景区、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分别达到了86.55%、84.23%和82.66%。

   私营企业活跃度相对较低

  从所有制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活跃度最高,为85.63%;私营企业活跃度相对较低,为71.07%。这与私营企业里中小企业占比相对较高有关。

   注册资本规模与活跃度呈“U”型关系

  从不同注册资本规模来看,企业活跃度与企业注册规模呈“U”型关系。注册资本1亿以上的企业活跃度指数最高,为82.12%;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活跃度指数最低,为67.34%。

   小微企业活跃度高

  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活跃度最高的地区是甘河工业园区,其次是南川工业园区和青海湖景区,活跃度分别达到了96%、93%和92%,小微企业活跃度最低的地区是玉树,活跃度为78%,与总体活跃度保持一致,其它各地区小微企业活跃度基本保持在80%到90%之间,活跃度相对较高。

  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总体上表现较为活跃,活跃度指数达到73.8%,较上年有所提升,市场总体运行良好,成为新常态下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升青海企业活跃度,在保证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省工商局表示:

   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

  2017年9月,我省整合14个部门的31个涉企证照事项,正式启动“三十六证合一”改革,通过实行“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交换、全省统一”的“五个一”工作模式,进一步简化了审批事项和程序,降低了创业成本。实践证明,整合的证照事项越多,跨部门协调的难度也就越大,改革推进的阻力也就越大。建议省政府强化对“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的统筹领导,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拓展“多证合一”的范围,持续激发双创活力。

   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

  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是今年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通过大幅减少行政审批,尽可能将当前审批事项转化为事中或事后监督事项;通过大幅削减后置审批事项,持续降低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证照分离”改革的实施,旨在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打通市场准入“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强化部门信息共享

  根据《青海省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管理暂行办法》,深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归集涉企信息,提高涉企信息归集的政府部门总体覆盖率,提升信息共享水平,推动涉企信息部门间共享共用,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利化改革目标。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青政〔2016〕18号),明确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建议结合对权责清单的梳理,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边界。同时,充分发挥新型监管方式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以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为突破口,建立完善部门协同机制,以部门联合抽查监管替代单打独斗“广撒网”式的巡查。同时,复制推广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发挥大数据的新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据主导型的监管模式,打破过去面对面的传统市场监管服务模式,提升监管精度和监管效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

  按照《青海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要求,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一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支持国有企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全面提高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增强竞争力。引导国有企业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及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产业、企业、产品、技术走出去、引进来,开展跨地区跨国境投资经营;二是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支持非公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养老、现代物流、旅游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政策、信息、电子商务、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动产融资、信用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新模式,鼓励证券、保险、期货和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基金等创新型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多层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省企业超8万家 活跃度指数7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月1日,《青海省2017年度企业活跃度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超过8万家,活跃度指数为73.人民政府
我省企业超8万家 活跃度指数7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月1日,《青海省2017年度企业活跃度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超过8万家,活跃度指数为73.建设厅
我省企业超8万家活跃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青海新闻网讯 2月1日,《青海省2017年度企业活跃度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业超过8万家,活跃度指数为73.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