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医改: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20.12.2016  11:40

   直击

  韩发云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乡卫生院的院长,在基层医院呆了十几年,却越干越有劲头。问他为什么,他欣慰地说:“现在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一年比一年多!”

  出现这样的可喜情形,应该归功于我省医改工作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而分级诊疗却只是我省医改成功经验中的其中之一。

  我省集合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全部特征,自然条件艰苦、医疗成本高、服务半径大、病程周期长、地方病高发,各族群众能看病、看好病的愿望十分强烈。

  我省又是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抓点带面、示范引领、典型推动,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医改模式的责任。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省三大“国字号”改革之一,作为打造“健康青海”的重要内容,围绕医疗、医药、医保协调联动,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立足保基本、着力强基层、突出建机制,强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我省医改工作渐入佳境,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已成过去式。

   管该管的放该放的

  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各级医疗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综合医改已从试点探索、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特别是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疾病应急救助、商保经办医保服务等方面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大病医疗保险和分级诊疗制度还被《中国卫生》杂志连续两年评为全国推进医改服务民生健康的十大举措。

  “管放相宜,渐入佳境。”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今年5月下旬到我省就医改工作进展做了一次考察,得出以上结论。

  那么,我省医改工作中,管了哪些“该管的”?

  顶层设计首当其冲。记者了解到,在省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政府充分发挥在医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并紧抓医改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青海省建立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青海省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全面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20多个重要文件,使青海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整体框架逐步完善。

  其次是管体系规划。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的通知》精神,用规划指导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组织编织完成了《青海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是管保障制度。我省建立了“两高一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先是保障水平高,2013年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610元,全省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9.81%和98%以上,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率高达78%。其次是统筹层次高。2016年将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省级统筹,实现参保管理、政策待遇、基金收支、经办服务和信息系统“五统一”。第三是保障制度全。不仅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是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构筑起大病保险安全网,与中央精准扶贫方略提出的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政策指向高度契合,同时还积极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并健全完善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四是管基本投入。我省“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医改资金340.7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真正落实了“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改革理念。

  什么又是“放该放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现在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可以支撑和满足的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意味着,在人民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有一部分需要社会或市场来解决。省政府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意见》,在严格掌握准入标准的同时,简化准入审批程序,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短缺和专科领域举办医疗机构。

  目前,全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共1444家,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22.3%,共设置床位数5530张,占全省床位数的19.19%,高于全国16.83%的平均水平。民营医疗机构在康复、养老、老年病、精神、儿童、护理院(站)、临终关怀等领域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弥补了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上的欠缺,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这些经验可以学

  今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海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意见总结了青海、江苏、安徽、福建等省份综合医改试点的医改成功经验。

  我省有哪些可圈可点、值得学习的经验呢?

  坚持立足省情,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持续的改革经验;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坚持创新体制、完善机制。青海在综合医改试点中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围绕强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重点任务作为突破口,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不断健全稳定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青海在医改推进过程当中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大投入,维护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鼓励和发展社会办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我省对医改工作、对医疗卫生工作、对提高人民健康福祉是非常重视的。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推进“先住院、后付费”的医疗服务模式,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多项改革措施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

  坚持发挥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我省牢固树立医务人员是医改主力军的思维,通过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同时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标准等多种举措,着力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优化和拓展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医务人员的荣誉尊严感,激发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要求要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加快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经略既张,宏图大举。我省将持续保持医改的良好势头,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加快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在有效保障全省人民健康的新征程中踏浪前行!(李欣)

   健康沙龙

   正确认识防治高血压的重要误区

  本期话题: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由高血压造成的相关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等,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水平不断上升,包括吸烟、有害饮酒、高脂、高盐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而男性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方面更严重。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不爱运动、对健康的关注度很低,因此,高血压患病开始年轻化。

  现在已经入冬,天气寒冷,高血压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患者或公众对高血压有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下面澄清这些错误观念,让我们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

  凭感觉用药只要无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这是错误。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自行购药服用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自行听取别人意见,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卒中等缺血性事件。

  “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

  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所谓“纯天然药降压”。(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线

   钟生彦:东花园村里的留守村医

  湟中县东花园村位于西宁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70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后到西宁市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东花园村当了一名村医,一干就到现在。

  村医接触的都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小事。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272户人家,1079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了如指掌。

  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大妈今年76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嘱咐她按时吃药。天冷了,他还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住,他特意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村里的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都要先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王大妈感激地说:“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钟生彦把村民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2014年的夏天,村里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赶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医院。到了医院,他忙前忙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伤口处理完,他才放心地回家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有你在,我们出门就放心了。”

  2008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两万多元的积蓄投入其中。现在,他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他不仅打针、按摩、针灸等亲力亲为,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不定期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

  钟生彦对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一视同仁,做好服务。起初,外来务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说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这几年,村里每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的收入不高,但他依旧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从2012年到2014年,他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李欣 关青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